江才健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江才健 相關的文章

社會危機中的科學變貌

對於近代醫療體制與效果優勢無所選擇的倚恃,尤其是在高度國際化競爭與對立的氣氛下,主流聲音是科學與政治的簡化對列,隱含著一種價值判斷的標準,而把科學推向一個無限上綱地位的,不是對科學深入的探知,是對於科學效能的一種崇信執念。

科學的紊亂時代

科學雖說面對如此紛擾紊亂的發展表象,並不代表就會有快速明顯的改變。目前的學術研究體系,一方面因其建制森嚴,規範嚴整,有其客觀可恃的地位,另方面當然難免因此造成對新創視野的窒息作用。

新世紀中如何紀念吳健雄

吳健雄雖說專心致志於實驗研究,沒有較多涉獵科學與文化的思想討論,但她的自發性反思,確實也反映出她對不同文化傳統與自然哲思的想法。

生醫研究的美麗與隱憂

《經濟學人》長文結尾引用《科學虛構》中的一句話說,為了科學好,科學家彼此信任應少些,對於非科學中人來說,何嘗不也該如此。

談談幾個科學家的軼聞

去世已五年的黃克孫,物理之外,把波斯經典詩作《魯拜集》譯寫為文言文,早是學界美談,陳敏在《科學的人文》中也有許多他對中國傳統典籍的體悟。面對科學中的名聲爭奪,《論語》中說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應該也是很好的一種人生境界。

科學知識傳播神聖化的迷思

二十世紀下半中的科學知識傳播,已意識到將科學知識神聖化的趨勢,認為無論是由國家社會支持的超大型科學技術計畫,到私營企業過度無羈的創意,相對於當前人類所面對的,如疾疫飢荒和貧富差距的緊迫性,都應該由道德層面嚴予批判。

楊振寧的百年科學往事

月前因為一個機緣,得到北京一位朋友寄來了一本《百年科學往事》這本書,對於楊振寧先生此次的訪談錄出現的一些話題,十分的好奇。「科學會有世俗的成功,但永遠追不上自然的複雜」,正是他對科學限度的評價,也是他對過分高舉科學的一種反思。

基因科學 紅燒獅子頭

以線性化約的方式來處理高度複雜的生命現象,也許在最基本的方法論就有問題。我們可以問,把一隻豬做成紅燒獅子頭,是否可以研究一隻豬,另外我們還應該問,把絕大部分的資源投向如此的一個思維面向,是否恰當。

科學是如何煉成的

科學與技術發展的著眼,從來都有追求即時效益的本質,近世受到滿足無所節制人性需求政經歷史大勢的推波,一個交織著純粹理念和利益爭逐的科學,就如此的煉成了。

希格斯去世與高能物理的嬗變

高能實驗物理變成大計畫、大預算,失去小規模實驗探索自然奧祕的精神與感受,也失去了實驗結果所帶來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