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才健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江才健 相關的文章

數學抽象化何所為

當前現代數學進行巨大的變化,就是抽象化的日益深入,挑戰著數學的一些根本信念。數學抽象化會帶來如何「真實」的一個世界?《紅樓夢》說的好:「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先是二氧化碳,現在想起了甲烷

近幾十年來漸成顯學的氣候變遷問題,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全球暖化,有說是極端氣候,不論如何,總就是認定為一個反常現象。於是科學披掛上陣,找尋造成這些異常的禍首元凶,這些年似已有了共識,那就是二氧化碳。但其實在大氣科學家對於地球為什麼變暖的討論當中,也曾經考慮過其他的因素,在大氣中最受到關注的氣體就是甲烷。

由王浩論生物學談起

生物科學愈益炫技繁複的發展,不但阻隔了生物學本身的知識溝通,讓許多生物研究偏離本質與意義問題。像王浩關注知識內涵深刻邏輯意義與價值的思維,隨著當前生物學領域快速發展新技術呈現出來的諸般表象,愈來愈失去了受到關注。

科學如何成為了一種宗教

一般認知常把科學與宗教對立起來,認為一邊是理性的思維,一邊是迷信的執念,但如果對於科學發展的歷史與哲思有些認識,大概就不會有如此一刀兩切,過於簡略甚至是誤謬的看法。

科學與戰爭

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延續超過一年,這場戰爭特別不同的,是有許多無人機與載具投入戰爭,這種戰爭無人化的發展,特別是智能武器自主殺人能力的發展,頗引起了一些討論。

社會危機中的科學變貌

對於近代醫療體制與效果優勢無所選擇的倚恃,尤其是在高度國際化競爭與對立的氣氛下,主流聲音是科學與政治的簡化對列,隱含著一種價值判斷的標準,而把科學推向一個無限上綱地位的,不是對科學深入的探知,是對於科學效能的一種崇信執念。

科學的紊亂時代

科學雖說面對如此紛擾紊亂的發展表象,並不代表就會有快速明顯的改變。目前的學術研究體系,一方面因其建制森嚴,規範嚴整,有其客觀可恃的地位,另方面當然難免因此造成對新創視野的窒息作用。

新世紀中如何紀念吳健雄

吳健雄雖說專心致志於實驗研究,沒有較多涉獵科學與文化的思想討論,但她的自發性反思,確實也反映出她對不同文化傳統與自然哲思的想法。

生醫研究的美麗與隱憂

《經濟學人》長文結尾引用《科學虛構》中的一句話說,為了科學好,科學家彼此信任應少些,對於非科學中人來說,何嘗不也該如此。

談談幾個科學家的軼聞

去世已五年的黃克孫,物理之外,把波斯經典詩作《魯拜集》譯寫為文言文,早是學界美談,陳敏在《科學的人文》中也有許多他對中國傳統典籍的體悟。面對科學中的名聲爭奪,《論語》中說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應該也是很好的一種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