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中如何紀念吳健雄

吳健雄雖說專心致志於實驗研究,沒有較多涉獵科學與文化的思想討論,但她的自發性反思,確實也反映出她對不同文化傳統與自然哲思的想法。

年是公認二十世紀極重要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的一百一十歲誕辰。吳健雄是一九三四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延續自當年中央大學,校園內有設立二十年吳健雄紀念館的南京東南大學,五月底將舉行紀念會,吳健雄家鄉太倉的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也有紀念活動,面對她出生一百一十年後的一個新世紀,應該如何來紀念吳健雄?

有一些科學歷史說,二十世紀是一個物理科學的世紀,如果以物理科學在二十世紀的進展來看,這個說法有其道理;因為自十九世紀末以來,由於近代科學探索能力的改善,以及對於物質結構的新思維猜想,給物理科學理論帶來了一些革命性的進展,譬如說討論微觀粒子本質的量子論,界定物理量測時空觀念的相對論,以及對於量子行為精確數學描述的量子力學,這些概念上的大革命,以及其他一些應用技術的發展,坐實了物理科學在二十世紀科學進展中的主導地位。二十世紀物理科學的革命性進展,吸引許多極聰明的人才進入物理科學領域,自然也就引領著人類科學的進程與方向,吳健雄無疑是在如此一個大的氛圍潮流中,走入了學習科學的路途。吳健雄在南京的中央大學,巧合的受到一位老師的教導啟發,這位施士元老師曾經在巴黎跟隨居里夫人學習,在那個年代居里夫人是一個科學的典範人物,當然也是吳健雄的典範,多年後也有人稱呼她為「中國的居里夫人」。

吳健雄出國求學的一九三六年,物理科學在中國還算是萌芽初啟,她本來是申請到美國中西部的密西根大學,那正是她中央大學畢業後,在中研院工作一年時跟隨實驗老師顧靜薇的學習所在。未料到了加州大學的柏克萊分校,看到那裡氣象欣啟的科學氛圍,竟改變主意留在那個還未成氣候的西岸學校,跟隨歐本海默、勞倫斯等一批美國的物理新秀,也成就了二戰之後美國物理科學的新局面。
吳健雄是有科學天分的早慧人才,她在柏克萊時代起手的探究原子核分裂實驗工作,已讓她聲名鵲起,連歐本海默那樣一個出名的恃才自負物理學家,都對這位「吳小姐」十分讚佩。當然吳健雄真正重要的實驗成就,是二次戰後她所完成的一系列貝塔衰變實驗。貝塔衰變是原子核分裂反應中的一種現象,由於這種現象十分細緻易受到干擾,要做出準確無誤實驗的挑戰很大。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本文出自

普丁的少年兵

【本期封面】攝影/Aude Osnowycz
一名俄羅斯女孩站在少年軍運動的宣傳旗幟前。自幼接受軍事訓練的少年兵,將普丁視為偉大的精神領袖,也被賦予復興俄羅斯的重責大任,少年兵們是普丁的強大後盾,除了被灌注愛國心,也深化其對西方世界的排斥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