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科學和諾獎焦慮症

科學是一種哲學,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一種探究世事的方法,與一個特殊體制對於一種學位的要求無關。

年七月間,一個韓國的實驗團隊宣稱,他們發現一種能在常溫常壓環境中顯現超導性質的材料,並將之命名為「LK-99」,一時之間,「LK-99」成為超導研究領域中熱門的明星化合材料,因為如果此事為真,不但是物理超導研究的大突破,也將帶來無可估量的應用發展,衝擊人類社會。

世界上許多進行超導或是物理材料研究的實驗室,立即投入資源進行複製研究,但是結果證實「LK-99」並不具備超導體的零電阻與完全抗磁性,也就是說「LK-99」不是在常溫常壓環境中的超導體,可以說是一場空歡喜的實驗烏龍。

這場發生在韓國的科研烏龍,讓人想起大約二十年前韓國的另一個科研事件,那就是黃禹錫的人類胚胎幹細胞複製研究。首爾國立大學黃禹錫研究團隊二○○四年在《科學》期刊發表論文,宣稱成功複製了三十個人類胚胎,並取得其中之一的幹細胞,這項研究不但是生物醫學大突破,也能給臨床醫學治療帶來巨大突破影響,一時轟動全球。

二○○五年,黃禹錫實驗團隊又在《科學》期刊發表論文,聲稱用一名病人的皮膚細胞,轉化生成十一個胚胎幹細胞株,這個研究成果在個人細胞株治療方面,是重大的突破,再次引起世界震驚,黃禹錫實驗團隊同時宣布他們複製出了一隻狗,更是十足吸睛的科學實驗表演,令人眼花撩亂。

這個韓國舉國振奮的科學大突破,先是實驗取用女性卵子的合法性遭到質疑,之後黃禹錫實驗團隊宣稱科學大突破的兩篇標竿論文,都出現數據不實和結論浮誇問題,調查結果甚至有數據造假的不當行徑,結果不單是黃禹錫的科學突破論文遭到《科學》期刊撤銷,黃禹錫也失去首爾國立大學的研究教席。

韓國在科學上的追求突破,背後有一個社會文化的因素。一般都知道,二十世紀以降,許多國家都將諾貝爾獎視為一國科學成就的指標,韓國在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方面一直掛零,與東北亞的近鄰日本和中國相比,瞠乎其後。韓國民族性爭強好勝,一九八八年爭取到在漢城舉辦奧運更讓韓國雄心勃勃,也亟於在科學方面取得突破,追趕中、日兩國的科學成就。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本文出自

鳥瞰合歡越

【本期封面】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百年前日人開闢理蕃路合歡越(今稱合歡越嶺道),西從霧社東抵富世(太魯閣),全長一○五公里,與八通關、能高並列日治時期中部三條越嶺道。擅於繪製鳥瞰圖的吉田初三郎來台寫生,在代表作〈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裡鉅細靡遺繪出古道上一處處景點:駐在所、部落、宿泊區及瀑布、鐵線吊橋等,與今昔照片對照,無不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