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看到陳敏教授寫的一本新書《科學的人文》,頗有些使我意外的興味。陳敏是我認識的一位高能物理學家,可說是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實驗團隊中極重要的成員,一九八五年我有一次五十天的科學採訪之旅,在德國漢堡的德意志電子同步國家實驗室(DESY),初次見到陳敏。他同我說起與丁肇中的愉快合作,感受到他訥訥言辭中的興奮。然而他在《科學的人文》書中,不止有滔滔然的科學說理,也顯現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造詣,含蓄文字中,沒有掩飾說出了科學這個行業中的真實面相,是我們社會中難見的一本著作。
半年多前,大陸一本水準很高的科學歷史哲學期刊《科學文化評論》,刊出香港中文大學陳方正的一篇文章〈靦腆少言天才的內心生活〉,早年習物理、後來在科學哲學與科學史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陳方正,以中文大學楊振寧學術資料館中狄拉克夫人的一篇追悼演講文,寫了這篇分寸拿捏講究的短文。
對物理學有認識的人,應該都知道狄拉克(Paul Dirac)。就通俗的標準來說,他是諾貝爾獎得主,比較好一些的說法,他是二十世紀繼愛因斯坦之後,物理風格最像愛因斯坦的,兩人物理工作都顯現極高的數學美感,狄拉克說過一句有名的話,「一個有著數學美感的理論,比起一個數學結構醜但是卻符合一些實驗數據的理論,更可能是對的。」
楊振寧與比他年長二十歲的狄拉克是認識的,他曾提起在義大利西西里島一個科學中心,狄拉克同他論斷愛因斯坦科學貢獻的往事,顯現對狄拉克的欽佩。一般認為,在狄拉克之後,物理風格最像的狄拉克的,就是楊振寧。
陳方正文章引用的這篇追悼演講文,是狄拉克的太太瑪吉特(Margit Dirac)寫的,一九八九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狄拉克圖書館舉行落成典禮,她應邀參加了儀式。瑪吉特會與狄拉克結婚,因為她的哥哥是有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威格勒(Eugene Wigner),威格勒把妹妹介紹給天才內向的狄拉克,陳方正在短文中說,認識瑪吉特以前,狄拉克曾經為俄國有名的物理學家伽莫夫(G.Gamow)的太太所傾倒,與她多次互通信件,但是終被活潑任性的瑪吉特俘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