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在現今留存的歷史記載中,人類起始對於宇宙物質生命的思維,是純粹客體式的描述,容或有一些主觀推理,現代科學開始利用人為控制的辦法,來了解宇宙的物質生命和自然現象,是相當主觀的人控思維,不再是純粹客觀的。

科學真不真?

現在我們常聽到一種說法,那就是科學的可靠是因為科學有客觀的證據,而其所謂的客觀證據,就是科學的實驗結果,一點不錯,科學之所以能夠超越過往長久的自然哲學傳統,成就其在人類自然宇宙思維的主流地位,正是因為這種實驗作為。但是我們不應該忽略,所有的實驗都是科學家所設計,也就是說所謂的客觀實驗,也有它永不可避免的主觀選擇性。

核融合、氫彈、泰勒的人生悲歡

一九四五年由歐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領導的「曼哈頓計畫」成功發展出原子彈後,被稱為「超級炸彈」的「氫彈」已在進行,七年後「氫彈」的試爆成功,一般認為泰勒(Edward Teller)貢獻很大,因此有人稱他是美國的「氫彈之父」。

PCR 穆利斯 科學的真與幻

活了七十五歲的穆利斯,在二○一九年八月去世,沒有看到隨後兩年全世界陷入的新冠疫情大恐慌。如果他知道後來多少人因著他那次夜駕中無意而得的所謂「聚合酶連鎖反應」想法,造成的恐懼驚慌與病恙生死,不知會作何感想。

什麼樣的科學資助體系最有用

科學研究和許多思想創造領域中的真正秀異之士,在人類社會中都應該是常態分配的,二十世紀以降的政府支持科學研究體制,其實是某種程度的揠苗助長,催生出太多立志過高的所謂科學逐夢者,也造就出當前這樣一個尾大不掉的科學資助體系。

暗物質有多暗

思維缺乏詩意和哲學品質的現下科學,雖說漸臨蹙境,但困於制式化的科研體系,一時間恐還難有改變,而執念過去看似成功經驗的致用運作,在趨利求功的人性本質推波助瀾之下,將繼續帶領我們,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數學抽象化何所為

當前現代數學進行巨大的變化,就是抽象化的日益深入,挑戰著數學的一些根本信念。數學抽象化會帶來如何「真實」的一個世界?《紅樓夢》說的好:「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傳記與科學家

英國一位作家基廷斯(Robert Gittings)寫過一本書《傳記的本質》,認為傳記作家與傳主是等量齊觀的。我想他說的很對,寫傳記的作者和傳主一定要平起平坐,才能執筆公允,孟子說的,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司馬遷作《史記》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正是此意。

由王浩論生物學談起

生物科學愈益炫技繁複的發展,不但阻隔了生物學本身的知識溝通,讓許多生物研究偏離本質與意義問題。像王浩關注知識內涵深刻邏輯意義與價值的思維,隨著當前生物學領域快速發展新技術呈現出來的諸般表象,愈來愈失去了受到關注。

楊振寧和物理啟示錄

如同楊振寧說的,二十一世紀科學將面對人類更多的應用問題,但是看近時流行疾疫中科學給我們帶來的救贖,希望中混雜著是更多的未知與恐懼,楊振寧對於物理學中一些數學玄論的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