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真不真?

現在我們常聽到一種說法,那就是科學的可靠是因為科學有客觀的證據,而其所謂的客觀證據,就是科學的實驗結果,一點不錯,科學之所以能夠超越過往長久的自然哲學傳統,成就其在人類自然宇宙思維的主流地位,正是因為這種實驗作為。但是我們不應該忽略,所有的實驗都是科學家所設計,也就是說所謂的客觀實驗,也有它永不可避免的主觀選擇性。

個月受邀參加星雲真善美傳播論壇,就論壇賦予的「從科學談真」論題,擴及「科學與真」的更廣層面,作了些史哲思辯的析論,由於談後頗引起一些關注與回饋,因此覺得可以再多作些討論。

論壇之所以設定「從科學談真」的論題,出於一般對於科學的一種想當然爾的認知,那就是科學就是求真,甚至認為科學就是真,在以科學思維為主流認知的近代世紀,此種看法可說無分中外,蔚為風行。

要談「科學與真」,當然應該先問問什麼是科學?一般說起科學,恐怕多失之於一個過於籠統的看法,好像認為我們現在對於自然宇宙認知,就是科學。不錯,那確是科學內涵的一部分,但是科學最關鍵的不是這些客觀認知,那些對宇宙客觀的觀察認知,一般稱之為自然哲學,自古有之,我們現在口頭所言、腦中所想的科學,是人類歷史很晚近才有的一套認知思維與運用系統,是十七世紀以降才漸漸發展出來的,這套認知思維與運用系統,是從過往純粹客觀的觀察中走了出來,走上一個主客二元分立的認知與操作之路,科學正是因著這種「人控」的二元分立運作操弄,或者一般所說的實驗方法,才造就其成為現今影響深遠的知識體系。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本文出自

土地公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路旁的電線桿上,一則以土地公作為提醒的告示,「人在做、天地神祇都在看著」的警世。台灣的土地信仰經歷移墾的開發、原漢衝突的融合、由農轉為工商的社會背景,在都市化進展的結構下,「街頭街尾土地公」的守護形象深植人心,時刻與生活相關,存在現狀、過往,與投注在未來的希望,是最為核心的精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