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驚無險的家人團聚

如今父母過世多年,沒有想到現在變成兒子回來探望我們,易地而處,深恐這將激起當年自己臨別時,曾經後悔回國省親的複雜情緒,而瞬間覺醒,千萬不要讓兒子看出我們的感傷。

台灣醫療所呈現的危機

許多醫師只看自己專門的器官,動不動就以各種儀器檢查取代醫師「探問病史」以及「身體診察」的基本功,而台灣社會又迷失於「專家」、「高科技檢查」,趨之若鶩地希冀「名醫」能夠「一眼就看出我的病」、「馬上安排高科技檢查」。

「薦賢莫薦醫」又一章

醫師個人的愛心、知識與技術,並不能單純以其學經歷、執業醫院來界定。看病的病人跟醫師如果有緣分,彼此都能在施醫與被治的過程中順利圓滿。

難忘的好病人

行醫已經五十幾年,真心感謝這種「難忘的好病人」帶給我的成就感,使我深覺這趟人生實在「不虛此行」。

一位教我謙卑的病人

我所擔心的年齡可能影響身心並不是問題,長期浸淫於醫療環境,受到同事、學生、病人、家屬的呵護使我逐漸失去了「謙卑」,才是我最大的「罩門」。

醫師的社會形象

在醫學院的醫學教育中,除了利用各種科技、言教、身教,讓醫學生學到「診斷治療」之外,還要用心檢視「產品」出廠之前的安全性,做好「把關」,確保在他們畢業之前,不是「士兵」,更不是「騙徒」。

糊裡糊塗的一天

今天這一場糊塗,使我對行醫之道更上一層樓。我要在此對《病主法》的團隊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將好好「自修」初階的這兩本講義,才不會白白浪費了這一天的努力。

開心的實驗

一個難得的無事可做的周六舊地重遊,享受了好久沒有的輕鬆快活。回到家,隨手記下了當時的感觸。今天翻閱這個月來的手記,發現大安公園的舊地重遊最有意思,是個打開心扉的成功實驗!

捕捉稍縱即逝的念頭

這些捕捉到的「稍縱即逝的念頭」,有時是悲哀的,有時是喜悅的,有些從來沒有意識到曾經存在的念頭,一旦湧上心頭,會是如此的震撼。

見仁見智:新冠肺炎防疫隔離面面觀

我們需要能夠接受「見仁見智,不見得大家的看法都能一致」的事實,重要的是我們要尊重別人不同的想法,試圖了解為什麼別人與自己的想法不一樣。我還特別需要自我警惕的是醫師這一行業,更要特別小心,不能失去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