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有一種慈悲叫素食

飲食是一種習慣、一種信仰、更是一種慈悲。習慣是一種日積月累的養成;信仰是一種對人生觀、價值觀的認同與堅持;慈悲是一種對其他生命的感同身受,一種宗教信仰的核心追求。

有一種清靜安寧叫沉澱

水的清澈,並非因為它不含雜質,而是在於懂得沉澱;心的通透,不是因為沒有雜念,而是在於明白取捨。

編者的話

相較於幾個月前的疫苗荒,來自友邦捐贈、政府自購、民間協力採買的疫苗逐一到位,接下來,是大家踴躍接種,才好盡快達成集體免疫的目標。

編者的話

在媒體大幅報導塔利班奪回政權之際,《經典》總編輯王志宏則再度想起二十多年前他在阿富汗的經歷,從一個攝影師的個人小歷史出發,讓人照見大歷史的不勝唏噓。如今,阿富汗仍處於劇烈變動之中,只期盼上蒼垂憐這個飽受蹂躪的國度。

立願做環保,從不退縮

感恩環保志工細膩的回收,讓資源能再循環利用,減輕大地的負擔。希望人人清淨在源頭,能將常識轉為智慧,與天地萬物共生息。若能如此,相信這個世間就是最平安和樂的菩薩清淨國土。

簡樸,是人類困境的解方

每個時代,貧與富總是在較量,善與惡的拔河總是在進行;人類時時刻刻面臨光明與黑暗的抉擇,是邁向希望的天堂,還是走向絕望的地獄,取決於一念。疫情肆虐,氣候變遷,世局動盪,人心不安,人類當前的種種困境,「簡樸」才是最佳的解方。

編者的話

不管是淡水河,還是與它同名的小鎮,在自然的演變與人為的介入下,地貌不斷轉變,天際線更為零碎,但這樣的選擇究竟是好是壞?會不會有一天,一如台北市北門旁的高架橋一樣,在拆了之後,我們才知道加法不是唯一,減法有時更幸福?!

編者的話

高雄故事多,難以一一道盡。選擇從它地表上阡陌縱橫的鐵道說起,無疑最不會漏掉任何蛛絲馬跡,每一條路線的誕生與消失,重建與轉型,都是高雄演變的軌跡。

編者的話

當疫情嚴峻,眾生別無所求,只求活下來;但當疫情趨緩,食衣住行、功名利祿又馬上成為生活的重心,彷彿除此之外,生命便別無意義。

菩薩典範,歷史教育

講過去,展望的是未來;以過去為典範,就能讓愛延伸。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天地間的災情很難止息,希望藉由教育人心,多造福,以消弭災難;萬一發生災難,人們也能了解如何會合,用愛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