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社會危機中的科學變貌

對於近代醫療體制與效果優勢無所選擇的倚恃,尤其是在高度國際化競爭與對立的氣氛下,主流聲音是科學與政治的簡化對列,隱含著一種價值判斷的標準,而把科學推向一個無限上綱地位的,不是對科學深入的探知,是對於科學效能的一種崇信執念。

愛的方向.善的力量

人生,要有愛的方向。我們的「知識」,往往只是知道、認識,倘若能夠引導至好的方向,啟發良知,就能運用知識完成利益人群的善事,為世間增添愛與善的能量。期待大家對此多用心,把握時間,會合智慧、力量行善造福,認定對的事,做就對了。

楊振寧的百年科學往事

月前因為一個機緣,得到北京一位朋友寄來了一本《百年科學往事》這本書,對於楊振寧先生此次的訪談錄出現的一些話題,十分的好奇。「科學會有世俗的成功,但永遠追不上自然的複雜」,正是他對科學限度的評價,也是他對過分高舉科學的一種反思。

堅定心志,擇善恆持

一天八萬六千四百秒,心念時時「生住異滅」,當一念善「生」起,就要讓善念常「住」不移,時時好心,時時好念。

醫療不思議

專業醫療人員看了,發現原來醫學上的所學,有這樣的歷史緣由;一般大眾讀了,理解原來與我們相關的醫療方法與疾病,竟是這樣演變來的。

戰火下的光

俄烏戰火猶未止息,因地緣也好,歷史糾葛也罷,戰爭與和平永遠是人類五千五百多年來反覆搬演的「戲碼」。從與烏克蘭毗連的波蘭清晰見到,難民、當地人、志工與慈善醫療團體串聯起的力量。

會合善緣救苦難

從過去到現在,感恩許多人付出愛的能量,這種發大心、立大願不執著留名的人也愈來愈多,他們都是付出無所求,功德分分己獲,更重要的是與人結好緣,會合彼此的力量,幫助天下的苦難人。

正在形成的人類大災難

培養不受人惑的正思維能力很重要,養成不受人惑的獨立思維更重要。人類是否能永續發展,取決於人類的思想領域是否正向,而不是在於物質文明是否發達。

編者的話

當疫情嚴峻,眾生別無所求,只求活下來;但當疫情趨緩,食衣住行、功名利祿又馬上成為生活的重心,彷彿除此之外,生命便別無意義。

修得灑脫 乘願再來

死未必是苦,生未必是福,生死只是名相,寫下的文字。我們不必掛礙生老病死,重要的是把握時間,分秒不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