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最後毫秒的傳奇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永不放棄,不計輸贏,堅持拚博到底的精神,掌聲響起時,弱者頓成了強者,落後變成了榮譽。

州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十月八日閉幕了,中華隊不負眾望,勇奪十九面金牌、二十面銀牌、二十八面銅牌。金牌數追平一九九八年雅加達亞運最佳紀錄,總獎牌六十七面,雖不及一九九八年的七十七面,但銀牌比一九九八年多了三面,在參賽國家獎牌排行榜中,高居第六,傑出表現令國人振奮。

為向亞運代表隊傑出表現致敬,空軍派遣兩架F-16軍機伴飛。據報導,選手們在機艙內觀看軍機,感覺相當新鮮,紛紛拿起手機拍照留念。

一、

競者,比高下;賽者,爭勝負。運動競賽就是在運動場上,比高下,爭勝負。這只是運動競賽的目的之一,並不是全部。還有比勝負更重要的,那就是彼此切磋,相互交流。透過切磋和交流,競爭的對手可以變成可敬的好友。創造佳績,不斷超越,不只針對別人,也針對自己。

運動員的精神,勝不驕,敗不餒。比成績,比堅持、勇氣和毅力;比沉穩、冷靜和奮鬥到底。

回顧這次杭州亞運會各類賽事,高潮迭起,每位選手都在寫自己的傳奇,只要竭盡全力,隨時都會出現奇蹟。

男子三千公尺滑輪溜冰競速三人接力賽,韓國選手一路領先,卻在最後一棒鄭元即將抵達終線瞬間,以為勝券在握,舉起雙手慶祝。僅這麼一個怠速動作,給了我國選手黃玉霖可乘之機,大跨距伸腳斜滑的加速衝刺,以0.01秒之差後來居上,取得逆轉勝利。

運動賽場上,講究的是實力,忌諱的是鬆懈和放棄。滑輪溜冰競速不是決戰千里,而是決勝毫釐。誰鬆懈,誰就會失去榮譽,0.01秒就是鬆懈和永不放棄的距離。

二、

0.01秒是什麼概念?是一秒的百分之一,是不能以一瞬,短得來不及眨一眼的概念。如果不是有高科技影像的慢動作回放,任何人都不敢相信黃玉霖逆轉於0.01秒。

其實,比賽過程無論個人速度和技巧、團隊士氣和表現,韓國隊無疑應可以奪標。

但賽事瞬息萬變,稍有輕忽,一個不留神,結局就改觀。原可笑著離場的英雄,一下子就換了別人當。

國際賽會,選手來自四面八方,都是一時之選,實力也在伯仲之間。大家心懸一線,多年苦練,就是為了率先衝破終點線。高手較量,不容疏忽,否則留下永遠的遺憾。訓練有素的選手,都知道這一點。

偏偏就有頂尖高手的疏忽,在緊要關頭出現,誤把終點在望,當作已衝破終點線。鬆懈讓賽局翻盤。

犯錯的韓國選手固然難掩沮喪,在場的觀眾也為他們扼腕。後來居上的我國選手黃玉霖窮洪荒之力,憑神來一腳,險勝對方,驚爆全場。

當畫面定格在兩位選手的動作上,清楚看見:一個是高舉雙手,以為勝利在抱而笑容滿面;一個是永不放棄,全力拚搏,伸長腳滑過終點線。兩者的動作表情同框,成為這次比賽最大的賣點。網路媒體瘋傳,將0.01秒慢動作不停回放,博得可觀流量。評論區有褒有貶,一時成為熱議焦點。

三、

賽後韓國選手鄭元難為情地自我批判:「我犯了一個相當大的錯誤。我沒有全速衝向終點線,我太早放鬆了。我非常抱歉,我向我的隊友和支持我們的滑冰迷道歉。我們都為此次比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這都是我的錯。」道歉、自責,認錯,聽起來還蠻心酸。

不輕言放棄,全力拚搏,意外獲得金牌的我國選手黃玉霖則表示:他的勝利是一個「奇蹟」,他的教練向他灌輸永不放棄的信念。

接受媒體訪問時他說:「我意識到韓國選手在作慶祝動作,但我想告訴他們,當你們慶祝時,我仍然在奮鬥。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及時達到終點線,我覺得如果只差一點點就太可惜了。然後螢幕上的結果顯示,我以0.01秒的優勢獲勝,這真是一個奇蹟。」

運動員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拚搏精神,是最可貴的核心價值,比獲得金牌更具意義。這就是為什麼黃玉霖的談話,能夠贏獲得國際媒體廣泛報導與熱烈迴響的原因。

四、

黃玉霖亞運談話後的一個禮拜,全國運動會在台南舉行。一千公尺滑輪競速賽場上,重演了韓國選手犯錯的同樣情景,但這次的苦主卻是杭州亞運贏得金牌的黃玉霖。抵達終線前,他舉起雙手,代價就是以0.03秒之差,輸給全力衝刺、同是亞運隊友的趙祖政。

這聽起來有點令人難以置信,然而事實確實發生,證實「鬆懈就會飲恨」。

歷史學家經常感嘆:「個人的成敗,朝代的興衰,歷史是如此的相似。」秦始皇所以能夠併吞六國,是因為他奮鬥不懈;劉邦所以能擊敗項羽,是因為他永不放棄;朱元璋所以能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是因為他厚積實力。

「勝不驕,敗不怨。勝不驕者,術明也。敗不怨,知所失也。」《商君書.戰法》早有明訓,這句話能用在戰場,也能用在賽場。

亞運會上,能成為抬頭的勝者,是術明也。全國運動會上,成為喪氣的敗者,是不知所失也。不管0.01秒或0.03秒,迅雷不及掩耳,都是提前放鬆和高興太早。

我們不是運動員,更不是頂尖好手,不懂運動員競賽當時的心理狀態。但我們是觀眾,是普通的搖旗吶喊者,對這種應勝未勝,因輕忽以毫秒敗北而感到惋惜的同時,也不禁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明明勝利在望的強者,會犯同樣的錯誤而失敗?」是因太早鬆懈而未竟其功呢?還是因勝利在望而過早鬆懈?是因曾經致勝而令其輕忽自負呢?還是因過於輕忽自負而驕兵必敗?是因舉起雙手迎接勝利成為習慣呢?還是因習慣了勝利而不自覺地舉起雙手?比賽還沒有結束,鹿死誰手尚不可知啊!為何急於表態?是太過自信?還是誤判形勢?不論如何,都是得不償失。

五、

在實力相當,競爭激烈的賽場上,選手難免患得患失。有人患得,有人患失,終究不免失常。

患得的人,急於想獲得,所以容易失掉。患失的人害怕失掉,所以急於獲得。一個是失常於終點前、一個則躁進於起跑線,中國大陸女子百米跨欄名將吳豔妮,就是患失的典型代表。

吳豔妮是杭州亞運會女子百公尺跨欄奪標的熱門人選,粉絲們都寄以厚望。或許是患失,急於表現,也或許累積了壓力,想符合眾望。在起跑線,槍未鳴,先搶跑,取消資格明顯。吳豔妮卻以受到旁邊跑道印度選手的影響為由,希望得到平反。裁判欠缺果斷,權宜讓她出賽並以第二名抵達終點,最後成績還是被取消,銀牌歸印度選手。

這樣的結局雖然暫息風波,卻有失圓滿。最受影響的是印度選手,她有奪金實力,卻無端受牽連,心情難免起波瀾,成績可能受影響,這要向誰喊?

短跑競賽,看起來刺激。萬米長跑,必須鼓勵。女子萬米長跑決賽是耐力、體力和速度的考驗。巴林選手率先以31分43秒73獲得金牌,最後抵達終點的是巴基斯坦選手,成績44分32秒,落後第一名長達13分之多。換句話說,相當於還有十圈的四百公尺要跑完。但巴基斯坦選手仍然沒有放棄,堅持跑完到最後,贏得獨享的全場熱烈掌聲。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永不放棄,不計輸贏,堅持拚博到底的精神,掌聲響起時,弱者頓成了強者,落後變成了榮譽。這種感動,有什麼能比他更激勵人心的呢?

作者
現任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暨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執行長,《經典》雜誌發行人。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榮獲198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金鼎獎新聞編輯獎、2000年金鼎獎雜誌編輯獎。 皈依上證下嚴法師,法號思熙。著有《月映千江》、《惜緣》、《微觀人生》、《生命的承諾》、《生命的風華》、《攀登人生大山》、《生命的活水》等書。
本文出自

鳥瞰合歡越

【本期封面】圖片提供/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百年前日人開闢理蕃路合歡越(今稱合歡越嶺道),西從霧社東抵富世(太魯閣),全長一○五公里,與八通關、能高並列日治時期中部三條越嶺道。擅於繪製鳥瞰圖的吉田初三郎來台寫生,在代表作〈大太魯閣交通鳥瞰圖〉裡鉅細靡遺繪出古道上一處處景點:駐在所、部落、宿泊區及瀑布、鐵線吊橋等,與今昔照片對照,無不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