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楊振寧的小院子

那天走入楊振寧住家小樓的客廳,他靠牆坐在一張椅子裡,露出開心的笑容向我揮手,精神挺好,看著真讓人開心。

斯德哥爾摩的新啟示?

近一個多世紀,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每年十月間,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諾貝爾委員會,都會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十月 […]

奧本海默的命定悲劇

奧本海默有如人類歷史大洪流中的一個工具,成為造就這項科學偉業的關鍵推手,給他自己,也給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命定悲劇。

基因定序下的生命

綜合而論,基因治療以化約思維的線性因果關聯,面對複雜多因的生命現象,是造成困境的關鍵所在。

科學的殖民主義與思想殖民化

科學是人類智能活動的產物,自然不可避免要受到人類信念與偏見的影響,因此當今的許多科學活動,由概念創生到因果設定,甚至是價值判準,無一不受到來自過往歐洲種族主義,那種唯我獨尊信念的影響。

先是二氧化碳,現在想起了甲烷

近幾十年來漸成顯學的氣候變遷問題,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全球暖化,有說是極端氣候,不論如何,總就是認定為一個反常現象。於是科學披掛上陣,找尋造成這些異常的禍首元凶,這些年似已有了共識,那就是二氧化碳。但其實在大氣科學家對於地球為什麼變暖的討論當中,也曾經考慮過其他的因素,在大氣中最受到關注的氣體就是甲烷。

談談原子彈的那些事兒

近時因為電影《奧本海默》,原子彈這個久已未聞的武器,再被提出討論。要探究德國研製原子彈的計畫,就不能不談論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諾貝爾獎的科學變貌

一百二十年來,諾貝爾獎審慎將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巴瑞尼也告訴我,他們的網路與外面分立隔絕,提名審核作業也極端保密。大體上來說,獲獎的得主大多實至名歸,但仍然不免偶有遺珠,引起紛爭。

「賽先生」在北京

科學家主導思維討論的盲點,是他們被太多強勢的科學本位知識主導,忽略或根本藐視科學知識受到社會條件影響的因素。

科學如何成為了一種宗教

一般認知常把科學與宗教對立起來,認為一邊是理性的思維,一邊是迷信的執念,但如果對於科學發展的歷史與哲思有些認識,大概就不會有如此一刀兩切,過於簡略甚至是誤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