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雄一百一十誕辰的社會文化觀察

紀念會場及會後的午餐,與東南大學校長和幾位與學校關係密切院士的交流,深刻感受大陸近年學術發展銳意求進的氣氛。在目前大陸自豪於科學論文數量世界第一,以及熱衷追求世界第一科研項目的氛圍當中,施一公的反思,確實是很值得重視的。

九三四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的吳健雄,後來以其十分準確細緻的物理實驗工作,成為二十世紀世界公認的頂尖實驗物理學家。今年是吳健雄的一百一十歲誕辰,傳承延續自當年中央大學的南京東南大學,二十年前就在校園中設立了吳健雄紀念館,今年五月三十一日誕辰當天也舉行了紀念會,吳健雄家鄉太倉的健雄職業技術學院,同樣有紀念活動。我因為寫了吳健雄的傳記,應邀出席在南京的紀念會,因正逢新冠疫情未去,有些周折的經驗,也有一些社會文化的觀察心得。

受疫情影響,五月七日由大陸四個對外口岸之一廈門入境,酒店隔離十四天,轉到南京後再隔離七天,幸運的趕上了能現場出席三十一日的紀念會。由廈門入境隔離,到由閉鎖通道轉到南京,我經歷了嚴格的防疫管控措施,確實感受不便和壓力,但是由廈門機場、防疫酒店到南京機場,那許多身穿全套防疫隔離衣褲,戴著頭套口罩目鏡的防疫工作人員,多數很負責敬業,對於旅客的心情和惶然,也多有體恤,在漸熱的天氣中,實屬難得。未到南京之前,也多次接到南京地區防疫工作人員的電話,詳細追問停留地點,雖然倍感壓力,態度都很客氣,對比起當時上海因疫情防堵措施,造成甚大民怨,也看出任何事總有的多個面向。

三十一日的紀念會,是在江蘇省政府接待外賓最高規格場所的鍾山賓館舉行,主辦的東南大學,並沒有邀請政府官員與會,由於疫情影響,許多學術界的貴賓是以線上形式參與,國內多地不說,甚至有海外的參與者,據東南大學主辦紀念會的吳健雄學院告知,紀念會的收看人數達到五十萬人,顯現了網路時代一種新型態的交流模式。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本文出自

塵囂綠帶

【本期封面】攝影/王慧思
陽台出現育雛鳥巢,寄人簷下的綠繡眼,已把城市當成自己的家,在公寓高樓上享受天倫之樂。繁華都會中,人與自然曾經清楚分野互不侵犯,今日豐富的城市綠帶所形成的生態跳島,則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與遷徙的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