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起蔓延了兩年的新冠疫疾,到今年差不多趨於了平衡穩態,一些國家已將之視為流感化的疫情,一些國家還沒有放棄堅壁清野的公衛策略。毫無疑問,這是對人類生存的一次大挑戰;造成大量數目死亡,衝擊社會結構和人際關係,甚至國際政治生態,一些說法認為,經此一疫,一切都無法回到從前,確實是一次人間浩劫。
人類生存於地球生態環境中,與萬物同樣面對自然的挑戰,也衍生出面對自然劫難的求生策略。在自然宇宙之中,以生理條件來看,人類其實不是最能適應自然挑戰的生物,但因智力發展和文化承傳的優勢,讓人類逐漸成為自然宇宙生存鏈的頂端生物,尤其近世以來的近代科學發展,挾其巨大致用之效的知識和工具,改變自然,控制生態,一時間似乎有寰宇萬物唯我主宰之勢。
沒想到病毒這樣一種沒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寄生物,居然會帶來如此巨大的威脅,讓人類聞之色變,甚至束手無策,猶如柔弱勝剛強的諭示。這場疫情當中,我們聽到許多讚賞近代科學醫療技術的說法,也拿以往的多次疫情來作比較,甚有以為是人類科學的一大勝利。但是,在這種看法的背後,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許多不同的衡量標準,讓我們在近代科學堅強力道的表象之下,看到近代科學另一層面的弱點。
記得在此次疫情開始之初,就有一些說法,拿來同一九一八年的流感疫疾相比較,說起那次流感肆掠奪去了多少人的生命,也稱讚此次疫疾流行的管控效能,後來更誇讚人類醫學研究的成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研發出針對病毒基因起抑制作用的新類型疫苗,甚至開發出有減緩病況效果的藥物,一時之間,多的是對於科學的揄揚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