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

東沙島 水下生物觀察紀錄

一隻體長約兩百公分的檸檬鯊現身於東沙島,身上有疑似交配留下的咬痕。團隊將衛星發報器裝在她身上,希望解答檸檬鯊的謎團。

疫情下的小琉球

進入第三級警戒後,小琉球各風景區皆暫時關閉;杉福潮間帶管制區原本長期遭遊客踩踏、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現在不再有人類干擾,海洋生物終於能休養生息,漲潮時游進潮間帶覓食的海龜,在此享受片刻安寧,人類活動暫停的此時,對多數生物卻是療癒。

盔甲精靈穿山甲 疫情下被定罪的受害者

穿山甲雖被部分科學家認為是傳播新冠病毒的元凶之一,但目前沒有明確證據。穿山甲對人類並無威脅性,經常被人類視為佳餚或藥材,面臨瀕臨滅絕的危機。

小櫻回家 孑遺國寶魚的放流與保育

一九八四年後,七家灣溪是台灣櫻花鉤吻鮭僅存的棲息地,近年來雪霸國家公園復育有成,開始在司界蘭溪、合歡溪,羅葉尾溪等地,進行魚苗放流作業,族群也跟著穩定下來。

鱟 珍惜上天給的「鱟」禮

鱟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久遠,加上保存著原始古老的樣貌,是著名的活化石生物。

非洲大象與犀牛的夢魘 鏡頭承載的敘事力量

加蘭巴國家公園,這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剛果國家公園,盜獵之猖獗,舉世聞名即便來自全球的禁令與壓力,盜獵與非法交易問題仍層出不窮。

雜亂有章 原生原貌的公共地景小革命

你是否注意到公共空間的自然地景,正從傳統植栽造景方式,慢慢被種類繁多、高度不一、看似雜亂的植物景觀,取代一場訴諸美感與生態的小小革命,正悄悄蔓延開。

無用大用 農林剩廢的翻轉經濟

農林剩廢隨時都可能在我們身邊,但一般人多選擇視而不見、敬而遠之。看似棘手的農林剩廢,其實卻是有機農業、再生能源的一帖解方,善用農林植物生質能源,「以竹代煤」可解今日缺電的燃眉之急。

微觀花攝影 穿透植物的表象

一場關於「為什麼人們喜愛拍攝植物」的解謎之旅,從用鏡頭捕捉造型進而想了解更多。這股求知慾,究竟會把人與植物的關係推向何處?

海裡的親愛陌生人 身障潛水難行仍行

台灣身心障礙潛水協會成員中包含不同障別,需要克服的難處不同,但過程中大家互相協助,發展出獨特的革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