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其萬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賴其萬 相關的文章

精彩的台南之行

諸多老師學生的教與學的回憶,使我深感返台後改換人生跑道,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覺慨嘆「此生無憾」!

勿以「鴕鳥心態」逃避老、病、死

既然「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道,年紀變老,務必去除「鴕鳥心態」,讓我們面對現實,學會愉快地走下坡路,運用智慧與勇氣,用心找尋能使自己快樂的方法,善用幽默,轉換心情,唯有如此,老人才能在人生旅途的最後幾哩路活得燦爛、有意義。

捕捉稍縱即逝的念頭

這些捕捉到的「稍縱即逝的念頭」,有時是悲哀的,有時是喜悅的,有些從來沒有意識到曾經存在的念頭,一旦湧上心頭,會是如此的震撼。

一位教我謙卑的病人

我所擔心的年齡可能影響身心並不是問題,長期浸淫於醫療環境,受到同事、學生、病人、家屬的呵護使我逐漸失去了「謙卑」,才是我最大的「罩門」。

有驚無險的家人團聚

如今父母過世多年,沒有想到現在變成兒子回來探望我們,易地而處,深恐這將激起當年自己臨別時,曾經後悔回國省親的複雜情緒,而瞬間覺醒,千萬不要讓兒子看出我們的感傷。

老兵不死 只是漸凋零

我將謹言慎行,當我知道自己「凋零」已經無法勝任「醫師」或「醫師的老師」時,我一定要能優雅地步下台階。

踏出舒適圈

一個人偶爾有機會「踏出舒適圈 」,證明自己還可以做一些自以為無法勝任的事,並因而得到自我肯定,也是很有意義的。

我選擇學醫這條路是對嗎?

由醫學院畢業已經超過半世紀,病人與家屬的感激眼神與笑臉常使我不覺在心內默念,我可以無愧地向吳老師在天之靈,說一聲:『老師,我真的做到了。』」

你幾歲?

年齡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一個人要老而幸福,就是要跨出年齡造成的心理鴻溝,不要再把「你幾歲?」掛在口邊!

由一位友人女兒追思亡父談起

齊格勒醫師與我們兩家人有許多難忘的回憶。我們最初步入醫學時,都選擇做精神科醫師,而後才轉為神經科,同時我們也都彼此尊重對方不同的語言與文化,並互相學習。我何其有幸認識這位仁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