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土耳其、敘利亞發生了一場七.八級的強震,至今奪走了超過四萬多人的性命,來自世界各地的物資與愛心相繼馳援災區,顯現大愛地球村的美善一面。

編者的話

放在傳統的文化脈絡裡,有土斯有財的想法,或許有其安頓社會的正面意義。只是一旦擁有的慾望逾越了基本的需求,安身立命的房子成了投資理財的工具,社會、民心,就難以安頓了。

編者的話

今年適逢台南建城四百年,本期【特別報導】的書寫重點是,大航海時代「七鯤鯓」上的熱蘭遮城(紅毛城)以及本島上的普羅民遮堡(紅毛樓),也從荷蘭、西葡等國找到各種珍貴的古地圖,從中見識十六、十七世紀歐陸國家眼中的福爾摩沙島。

編者的話

戰爭不單是數字,不是選邊站的遊戲,而是真實的生活,難民接下來所面對的困境、對未來的徬徨,都會化為難以擺脫的日常,都需要持續的關注與協助。

編者的話

從吳沙入蘭起,到日治時期鐵道的通車,每次重大交通建設,都為宜蘭留下了深遠影響。兩面環山一面向海的地理位置,過去讓這些影響多半停留在沖積平原之內,直到雪隧開通,疆界被打破,但對某些人來說,快,總是還要更快,高鐵入蘭,便在這樣的「期待」下出現。

編者的話

這一期的《經典》封面雖然是浪漫唯美的鴛鴦,但內頁諸文其實更多的是對全球環境的關切與焦慮。

編者的話

充滿傷痛、艱難的二○二○年,就要在這樣的氣氛下落幕了。不少讀者,想必已經開始在計畫整理自己的住家,甚或考慮買房了。如何才能住得幸福?城市的規畫、社區的經營,誠然是關鍵,但只要能把周遭環境打掃乾淨,東西擺放整齊,幸福,至少就能瀰漫於方寸之間。

編者的話

作為一個人文雜誌的報導者,長期追蹤採訪是很過癮的一件事,因為眾人皆快我獨慢,而慢慢地往深處探索,點線面的擴散之後,往往能看到不同於表面的事實。

編者的話

台灣新冠疫情蔓延,全國總確診人數也突破百萬大關,這場危機給我們一個重新認識生活周遭與看法的機會。

編者的話

習慣求快與差不多文化下,「出事」彷彿擊鼓傳花的遊戲,人人認為自己不是最倒楣的那個,卻讓所有人一起身陷不斷堆高的風險之中。這是原因嗎?或許無法定論,但對台灣社會而言,肯定是對重新上緊安全螺絲的沉痛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