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充滿傷痛、艱難的二○二○年,就要在這樣的氣氛下落幕了。不少讀者,想必已經開始在計畫整理自己的住家,甚或考慮買房了。如何才能住得幸福?城市的規畫、社區的經營,誠然是關鍵,但只要能把周遭環境打掃乾淨,東西擺放整齊,幸福,至少就能瀰漫於方寸之間。

從疫情爆發以來,節慶,如今成為一種尷尬的存在,提醒我們,這世界,已不再是原來的模樣了。

以聖誕節來說,「呵呵笑」的聖誕老公公,不能再挨家挨戶地從煙囪裡投遞禮物;小朋友沒機會爬上他的大腿摸他的鬍鬚;大人被禁足……沒有人願意如此,但顯然,充滿傷痛、艱難的二○二○年,就要在這樣的氣氛下落幕了。

相對於此,台灣防疫得宜的關係,經濟表現出色,第三季的GDP達3.9,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為此,許多公司的年終尾牙,即使因擔心人口聚集過密而不辦,但對守護了我們一整年的土地公,那點心意,還是要好好表達的。

經典雜誌這次的封面故事,為此在【出神入話】專題裡,特別推出〈街頭巷尾土地公——信仰裡的土地脈動〉。作為台灣民間信仰中,與庶民關係最密切的神祇,土地公總以頭戴一頂員外帽,手拄柺杖,留著一把白鬍鬚的慈祥面貌面世,這位身兼里長、鄰長,很多人家裡的大家長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撰述鄭接黃都有分享。

同樣跟跨年有關,不少讀者,想必已經開始在計畫整理自己的住家,甚或考慮買房了。如何才能住得幸福?在採訪【建築台灣】系列的〈幸福是首未央歌——台灣理想居住環境的追尋〉一文過程中,不少受訪者都表示,城市的規畫、社區的經營,誠然是關鍵,但只要能把周遭環境打掃乾淨,東西擺放整齊,幸福,至少就能瀰漫於方寸之間。

不過在寫作該文的同時,台灣的政經環境也處於劇烈的變化中。在護國神山台積電的領軍下,一座「矽島」隱隱成形。而隨著一批批高所得的工程師們逐工作而居,落腳台北以外的縣市,台灣的住宅地景,可能會就此洗牌,結果如何尚不可知,但當規畫趕不上變化,幸福居所的要件,陽光、空氣、水,也即平衡的生態環境能不能被照顧到,恐怕也跟蓋房子的速度一樣,是要被同步思考的。

對了,受疫情限制,今年的跨年活動如果取消,只能待在家裡的讀者們,打算怎麼過呢?透過網路與異地親友一起倒數是一招;跟毛小孩、貓星人等「家人」共度是另一招。關於這兩點,本期的【共享之域】〈無遠弗屆——疫情催化的零接觸生活〉與【動物人間】〈人獸相依——期盼和平共生的到來〉,都提供了一個更全面的視野,讓我們知道個人在大環境裡的相對位置。

二○二○年即將告別,不管好壞,全新的二○二一年,都等著證明我們是否能記取教訓,跌倒了再站起來。

作者
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2008年以《台灣脈動》、2009年以《川流台灣》(合得)連獲兩屆金鼎獎之最佳專題報導獎。2010《台灣山國誌》入圍卓越新聞獎。2013《文明密碼》獲台達能源氣候特別獎。2014年《咱ㄟ社區》獲金輪獎。2017年以《住的適當科技》入圍全球華人永續報導獎。
本文出自

土地公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路旁的電線桿上,一則以土地公作為提醒的告示,「人在做、天地神祇都在看著」的警世。台灣的土地信仰經歷移墾的開發、原漢衝突的融合、由農轉為工商的社會背景,在都市化進展的結構下,「街頭街尾土地公」的守護形象深植人心,時刻與生活相關,存在現狀、過往,與投注在未來的希望,是最為核心的精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