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土耳其、敘利亞發生了一場七.八級的強震,至今奪走了超過四萬多人的性命,來自世界各地的物資與愛心相繼馳援災區,顯現大愛地球村的美善一面。

月六日清晨,土耳其、敘利亞發生了一場七.八級的強震,至今奪走了超過四萬多人的性命,與此同時,來自世界各地的物資與愛心相繼馳援災區,顯現大愛地球村的美善一面。猶記得一九九九年土耳其發生七.六級地震時,慈濟基金會是第一個前往馳援的台灣團體,二十四年前民眾對於國際賑災的觀念不如今日開放,慈濟還曾因此受過國內民眾的斥罵非難。天災帶來的傷害不會因國家或種族而有所不同,然而令人格外痛心的卻是人禍帶來的差別待遇,因為土敘之間的政治紛爭,雪上加霜地讓邊境的敘利亞難民承受了國際社會的忽視,即便「強大」的聯合國也成了失效的國際組織。

封面故事〈鷹,回來了?〉資深撰述白宜君帶著讀者追蹤黑鳶,八○年代滿天黑鳶的景況,到今日僅存八百七十九隻,三十年來黑鳶發生了什麼事?在圖編過程中,看到一張黑鳶撿拾人類丟棄雜物築巢的畫面,令人汗顏,高高的樹巢上除了樹枝,還有廢棄的口罩、手套及塑料,人類的生活素質,從黑鳶身上也得以一窺。

另一位資深撰述胡毋意憑藉著她與麻必浩部落的多年交情,順利地為我們採擷報導了〈黃藤——跨越時空生命之橋〉。【一方印記】則邀請到荒野保護協會開山元老李偉文醫師撰稿,當年抽中金馬獎在馬祖南竿服役的他,將一般人覺得苦不堪言的軍旅時光,活成了一段「難忘的看海看山看雲的日子」,是一篇觸動人心的精采好文!

週末參加了一場《杏林筆記》新書發表會,作者賴其萬教授是一位令我十分欽敬的儒醫,專業的成就不多贅述,長期合作的經驗更受教於他的修養與謙遜典範。【杏林筆記】是《經典》超過二十一年的長青專欄,像年輪一般,每月記載著賴教授在醫院診間及教學領域努力過的痕跡,很像在聽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他生活中的所思所行,每一期的編校工作變成非常享受的經驗。

新書發表會中一位鐵粉鄭梅合老師驚喜現身,鄭老師也是雜誌的忠實讀者,對《經典》讚譽有加,她說道「感謝經典雜誌帶著她上山下海、探索世界」,之後即便因眼疾不便閱讀,也堅持由女兒以朗讀的方式與她一起分享經典內文。在台下聽著真的非常感動,讀者正是推動《經典》前進的最大動力,我們也將堅持這份文化志業,報真導正、不負眾望!

作者
《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由越南採訪現場因緣際會踏入茶報導,以茶為框,人文聚焦,框出一篇篇台灣茶的小世界、大宇宙。 作品曾獲金鼎獎、金輪獎與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兩度入圍卓越新聞、吳舜文新聞獎。著有《茶知錄》、《茶域經緯》、《台灣綠食堂》(合著)等書。
本文出自

黑鳶

【本期封面】攝影/沈錦豐
對喜歡群聚又不怕人的黑鳶來說,基隆港是北台灣最有趣的遊樂場之一。這裡靠近市場、海邊,提供喜愛腐食的黑鳶豐沛的飲食來源;每逢秋冬,海洋廣場上讓人們豎起衣領、瑟瑟發抖的東北季風,卻是黑鳶最喜歡迎著氣流玩耍嬉鬧的天氣。基隆鳥會的前理事長沈錦豐深諳黑鳶習性,黑鳶的威風神氣,在他鏡頭前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