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基隆曾是一個被冷落的海港城市,在重視文史保存的政府與民間人士的努力下,變得不一樣了,曾經避開快速的開發腳步,反而得以捕捉這個「台灣頭」的許多老時光。

續上個月封面故事〈聖火遞〉奧運馬賽海上聖火報導之後,這一期特約撰述李若韻再以【特別報導】〈巴黎人與他們的奧運──美與批評共存〉一文,帶讀者深入巴黎社會,從塞納河、體育館、時尚週的採訪中解讀,表面上罵罵咧咧、抱怨著奧運妨礙了自由的巴黎人,背地裡又有什麼真實的想法?在巴黎生活了將近十年的李若韻,對這個以美為尊的民族有著敏銳的觀察,即時為我們提供了現場第一手報導,帶我們了解「難搞」的巴黎人為什麼對奧運盛會抱怨連連,那些說「不」的後面,巴黎人到底想要什麼?

【建築台灣】的每次採訪都是一種「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探索,這一期〈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基隆──打開海港的時光盒〉,撰述鄭勝奕花了超過一周的時間,幾乎踏遍整個基隆市,走訪文史工作者、在地青年團體、知名畫家、議員,了解基隆人為什麼想要留下這些舊建築?從許梓桑古厝、鬼屋洋樓、太平國小(今青鳥書店)、西二西三碼頭,這些懷舊的建築背後藏著什麼樣的故事?

記憶中,基隆曾是一個被冷落的海港城市,全台灣降雨量最高,總是溼溼冷冷、陰雨連綿(容易與風溼病產生聯想);巷弄狹隘、停車不易,老老舊舊的基隆怎麼可能發展為一個宏圖大城呢?(想不到,今日卻成為觀光步行穿街走巷的一大樂趣)。近年來,鮮少聽到有人不喜歡基隆,除了大啖廟口小吃、欣賞大船入港,在重視文史保存的政府與民間人士的努力下,基隆變得不一樣了,曾經避開近代快速的開發腳步,反而讓人得以捕捉這個「台灣頭」的許多老時光。

在火速趕稿的當兒,勝奕女兒也呱呱落地,日夜焚膏繼晷的趕稿焦慮,與新手爸爸的喜悅,一起報到。撰述報導的工作總是二十四小時不斷地動腦用心,截稿期間,新生兒在月子中心陪著爸爸修稿、寫圖說,停格成一幅文字工作的溫馨畫面。

本期封面主角是一隻五彩斑斕的特有種五色鳥,資深撰述白宜君深入訪談,搭配台灣野鳥協會理事吳志典的精采攝影作品,【自然寫真】〈五色鳥──讓森林延伸到城市公園〉帶著讀者進入炎炎夏日的城市綠帶,認識這隻受歡迎的鳥明星。

作者
《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由越南採訪現場因緣際會踏入茶報導,以茶為框,人文聚焦,框出一篇篇台灣茶的小世界、大宇宙。 作品曾獲金鼎獎、金輪獎與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兩度入圍卓越新聞、吳舜文新聞獎。著有《茶知錄》、《茶域經緯》、《台灣綠食堂》(合著)等書。
本文出自

五色鳥

【本期封面】攝影/吳志典
這是南投某餐廳停車場內的一棵五色鳥巢樹,五色鳥曾利用此處的枯幹枯枝築巢至少兩年。微傾的樹幹可見親鳥做巢的用心良苦,在多雨的台灣,雨水不致於打進樹洞,家裡不淹水,雛鳥更為安居。不過,最後餐廳主人仍以安全與美觀為由選擇剷除,改種山櫻花;不怕人聲的五色鳥失去可以打洞的樹,再也沒有飛來歌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