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防疫停聽看,少欲心自在

我們應停、聽、看,停下對名利的追求,思考生命的價值,將紛亂的心態、高升的欲望轉變過來,也讓疫情期間誠惶誠恐的心重獲自在。想想眼前的物質需求是想要還是必要,節省一點,調整生活習慣。

溫伯格去世與標準模型世代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物理科學發展歷史中,二○二一年七月底去世的溫伯格(Steven Weinberg)無疑是一個 […]

境界,是詩的靈魂

詩,不論是古詩或現代詩,都必須講究「意境」與「音律」。儒家推崇《詩經》的風雅頌與賦比興,司空圖較近道家色彩的《二十四詩品》,都脫離不了「意境」。有了意境,讓人有了想像的空間;有了音律,讓詩更具韻味,更有可歌、可詠、可誦的動感與節奏。

編者的話

欲拒?還迎?日本東北海岸的巨型防波堤,引發居民正反兩極的辯論。相較於此,探討台灣海洋教育的受訪者幾乎都一致肯定,安全的前提下,台灣人對於海洋應更積極與無畏。人海之間,就像世上所有的關係一樣,不免隨著時空的轉換,要保有調整與彈性的空間。

編者的話

戰爭不單是數字,不是選邊站的遊戲,而是真實的生活,難民接下來所面對的困境、對未來的徬徨,都會化為難以擺脫的日常,都需要持續的關注與協助。

動物把人類關進房子了

二○○三年SARS病毒教訓人類的往事本已漸行漸遠,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又將恐怖的場景拉回眼前。人類最大的缺點就是健忘,健忘不應該在動物身上動刀動槍,將牠們的屍體放入口中。

力行四法,止息災疫

總而言之,心念一轉,生活都是自在輕安。這波疫情是天地給予的「大哉教育」,期待大家能把握因緣,用恭敬心接納這次機會教育,人人往善的方向學習,在善的道路上落實,同心協力,用愛的力量消弭災難。

戰火無情,人間有愛

人心的動與靜、善與惡,常是差於毫釐,失之千里。大家以平靜的心好好過日子,所過的就是平安盛世;然而少數有權力的人內心一動,就會讓社會動盪、物資缺乏,若加上戰火燃起,老百姓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編者的話

疫情發展至今,我們看到台灣在公衛上的進步,政府執行力上的效能,多數民眾公德心的覺醒,但與此同時,也看到恐慌造成的口罩之亂,包括跟病毒一起成長、茁壯,不斷傳播的各種刻意或無意的假消息。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知道病毒也是一種似有實無,似生命的非生命,它的生存與否全有賴宿主細胞的協助,就會發現假消息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不也是因為我們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誤信謠言所造成的?

編者的話

充滿傷痛、艱難的二○二○年,就要在這樣的氣氛下落幕了。不少讀者,想必已經開始在計畫整理自己的住家,甚或考慮買房了。如何才能住得幸福?城市的規畫、社區的經營,誠然是關鍵,但只要能把周遭環境打掃乾淨,東西擺放整齊,幸福,至少就能瀰漫於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