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才健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江才健 相關的文章

暗物質有多暗

思維缺乏詩意和哲學品質的現下科學,雖說漸臨蹙境,但困於制式化的科研體系,一時間恐還難有改變,而執念過去看似成功經驗的致用運作,在趨利求功的人性本質推波助瀾之下,將繼續帶領我們,走向不可知的未來。

科學是必然的還是偶然的

在現今留存的歷史記載中,人類起始對於宇宙物質生命的思維,是純粹客體式的描述,容或有一些主觀推理,現代科學開始利用人為控制的辦法,來了解宇宙的物質生命和自然現象,是相當主觀的人控思維,不再是純粹客觀的。

PCR 穆利斯 科學的真與幻

活了七十五歲的穆利斯,在二○一九年八月去世,沒有看到隨後兩年全世界陷入的新冠疫情大恐慌。如果他知道後來多少人因著他那次夜駕中無意而得的所謂「聚合酶連鎖反應」想法,造成的恐懼驚慌與病恙生死,不知會作何感想。

核融合、氫彈、泰勒的人生悲歡

一九四五年由歐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領導的「曼哈頓計畫」成功發展出原子彈後,被稱為「超級炸彈」的「氫彈」已在進行,七年後「氫彈」的試爆成功,一般認為泰勒(Edward Teller)貢獻很大,因此有人稱他是美國的「氫彈之父」。

基因定序下的生命

綜合而論,基因治療以化約思維的線性因果關聯,面對複雜多因的生命現象,是造成困境的關鍵所在。

什麼樣的科學資助體系最有用

科學研究和許多思想創造領域中的真正秀異之士,在人類社會中都應該是常態分配的,二十世紀以降的政府支持科學研究體制,其實是某種程度的揠苗助長,催生出太多立志過高的所謂科學逐夢者,也造就出當前這樣一個尾大不掉的科學資助體系。

豬心的世界 想起了布朗

今年一月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研究團隊,成功將豬心移植到一個心臟壞損的病人身上,這個動物心臟移植人體成功的首例,是異種移植醫學的一大里程碑,但也值得更多的討論。

數學抽象化何所為

當前現代數學進行巨大的變化,就是抽象化的日益深入,挑戰著數學的一些根本信念。數學抽象化會帶來如何「真實」的一個世界?《紅樓夢》說的好:「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先是二氧化碳,現在想起了甲烷

近幾十年來漸成顯學的氣候變遷問題,有不同的說法,有說是全球暖化,有說是極端氣候,不論如何,總就是認定為一個反常現象。於是科學披掛上陣,找尋造成這些異常的禍首元凶,這些年似已有了共識,那就是二氧化碳。但其實在大氣科學家對於地球為什麼變暖的討論當中,也曾經考慮過其他的因素,在大氣中最受到關注的氣體就是甲烷。

由王浩論生物學談起

生物科學愈益炫技繁複的發展,不但阻隔了生物學本身的知識溝通,讓許多生物研究偏離本質與意義問題。像王浩關注知識內涵深刻邏輯意義與價值的思維,隨著當前生物學領域快速發展新技術呈現出來的諸般表象,愈來愈失去了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