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分流上班、在家上學,在度過最初的慌亂後,第三級疫情警戒下的台灣,有些找到新秩序,有些默默重新洗牌中,有些則張皇未定、苦撐待變……。

編者的話

台灣這一波疫情上的逆轉與驚嚇,希望只是一記棒喝。儘管距離四級防疫並不遠,但從上週末台北宛如空城般的自主封城來看,只要政府亡羊補牢,民眾做好個人防疫,轉危為安,是無須憂慮。

編者的話

習慣求快與差不多文化下,「出事」彷彿擊鼓傳花的遊戲,人人認為自己不是最倒楣的那個,卻讓所有人一起身陷不斷堆高的風險之中。這是原因嗎?或許無法定論,但對台灣社會而言,肯定是對重新上緊安全螺絲的沉痛呼喊!

編者的話

許多蔬菜的種植由於過於單一化,一旦受極端氣候影響,總是容易釀成龐大災損;加上社會上對於健康的追求,近十多年來,生命力極強,輕易便能春風吹又生的野菜,於是應時而起,形成餐桌上的一股新勢力。

編者的話

欲拒?還迎?日本東北海岸的巨型防波堤,引發居民正反兩極的辯論。相較於此,探討台灣海洋教育的受訪者幾乎都一致肯定,安全的前提下,台灣人對於海洋應更積極與無畏。人海之間,就像世上所有的關係一樣,不免隨著時空的轉換,要保有調整與彈性的空間。

編者的話

放在傳統的文化脈絡裡,有土斯有財的想法,或許有其安頓社會的正面意義。只是一旦擁有的慾望逾越了基本的需求,安身立命的房子成了投資理財的工具,社會、民心,就難以安頓了。

編者的話

充滿傷痛、艱難的二○二○年,就要在這樣的氣氛下落幕了。不少讀者,想必已經開始在計畫整理自己的住家,甚或考慮買房了。如何才能住得幸福?城市的規畫、社區的經營,誠然是關鍵,但只要能把周遭環境打掃乾淨,東西擺放整齊,幸福,至少就能瀰漫於方寸之間。

編者的話

擁有豐富祭典的台灣,近年雖意識到民俗保存的重要性,但如何讓活水延續,孕育傳統的「土壤」富含養分,長得出綠葉新枝,仍有待大家一起努力。

編者的話

運動的好處淺顯易懂,通體舒暢只是最即時的回饋,若以長遠來說,規律的運動更能增強心肺功能、強化肌肉,對身心的放鬆也有助益。但明明好處這麼多,為什麼還有人不運動?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檢討個人的意志力上時,就很容易忽略了環境的因素。

編者的話

在多元社會裡,文化沒有高低、厚薄、好壞,而可以只是一種純粹的存在。因為文化的存在,個人與個人、族群與族群之間,得以辨識自己與他人的不同,進而,對彼此的文化產生好奇或者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