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相關的文章

戰火下的光

俄烏戰火猶未止息,因地緣也好,歷史糾葛也罷,戰爭與和平永遠是人類五千五百多年來反覆搬演的「戲碼」。從與烏克蘭毗連的波蘭清晰見到,難民、當地人、志工與慈善醫療團體串聯起的力量。

一場歐洲悲劇 烏克蘭現場直擊

烏克蘭四個多月的戰火與離亂,仍未停歇,亦無勝負,只有死傷相枕。然而,救急救難的愛、無私與善舉,在斷垣殘壁與身心受創的縫隙間,開出一朵又一朵花。

編者的話

戰爭不單是數字,不是選邊站的遊戲,而是真實的生活,難民接下來所面對的困境、對未來的徬徨,都會化為難以擺脫的日常,都需要持續的關注與協助。

戰火無情,人間有愛

人心的動與靜、善與惡,常是差於毫釐,失之千里。大家以平靜的心好好過日子,所過的就是平安盛世;然而少數有權力的人內心一動,就會讓社會動盪、物資缺乏,若加上戰火燃起,老百姓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普丁的少年兵 俄羅斯帝國復興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社會強烈撻伐,總統普丁意志堅定,停戰之日未明。自幼接受軍事訓練的少年軍,以復興俄羅斯為己任,成為普丁的強大後盾。

出俄羅斯記 烏俄衝突下的出走潮

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中央車站,自從烏俄衝突後,每天穿梭著許多倉皇失措的旅客,他們是亟欲離開母國的俄羅斯人,每個身影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理由,對他們而言,赫爾辛基不僅是鄰國的首都,更是離境的唯一途徑。

難民,人類製造!

面對俄國入侵,在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郊區,一名士兵駕砲護衛家園。戰爭沒有贏家,只有流離失所的無辜百姓,千瘡百孔的廢墟;但明知如此,依然有人點燃戰火,不惜製造源源不絕的難民。

一埸應該可以避免的悲劇

烏克蘭與俄羅斯兩國打起來了。以戰止戰,非真正的止戰。作戰之前調和鼎鼐的伐謀,折衝樽俎的伐交,發揮止戰的智慧,才是上上之策。俄烏戰爭雖然距離我們遙遠,但現代戰爭的殘酷,足讓我們深思與警惕。

編者的話

關於死亡,我們並不陌生。南亞大海嘯時,被巨浪衝上岸的浮屍遍野,新冠肺炎致死的人數迄今已達六百多萬;然而彷彿還不夠,教訓還不夠、警惕還不夠、顛沛流離還不夠,總是沒有贏家的戰爭,還是在烏克蘭境內烽煙四起。

苦難的凝視 波蘭邊境上的難民群像

在烏克蘭舍吉尼 (Szeginie)邊境檢查站前,等候入境波蘭的隊伍被區分為「烏克蘭公民」與「非烏克蘭公民」兩個動線,當前者快速通關,後者卻受到差別待遇;同為難民理當不分膚色、種族與國籍的差異,無情戰火頻繁催生難民,也讓人道精神備受考驗。

兵燹 烏克蘭戰場紀實

自三月二十日至今,烏俄之間的新仇舊恨演變成兵戎相見已逾多時,不論是爭歷史、搶戰略,兵連禍深已殃及眾多無辜生命。

編者的話

才開春沒多久,疫情依然肆虐,俄國與烏克蘭的邊境上空,卻多了一道厚厚的烏雲。在國際間,恩怨情仇糾纏不休的國家不少,文化根源同為基輔羅斯的烏、俄兩國也是其一。加上此次事件涉及歐盟各國與美國各自在經濟、能源與戰略上的利益,原本就盤根錯節的情勢,更顯得複雜萬端。

揮別陰霾 波羅的海三小國的自由之路

立陶宛反納粹蘇聯戰士的雕塑,卻反成蘇聯極權時代象徵,就像提醒著走向民主的波羅的海國家,自由非一勞永逸,不能遺忘過去,在外強威脅與內部價值衝突中,波羅的海仍堅持走在自由之路。

同門鬩牆? 從俄烏千年淵源談起

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距離集結邊境的俄羅斯軍隊僅四十公里;烏克蘭與俄羅斯擁有共同的歷史根源,發展出恩怨情仇交織的歷史關係。

權與力的輸送 俄羅斯天然氣開採直擊

在西伯利亞的永凍土上,工人們在極凍環境中進行天然氣管連接作業,這條由俄羅斯控制的管線將一路通往歐洲,供應歐洲繁榮經濟所需。當歐洲的能源開關掌握在俄國之手時,北極也成為霸權競爭的寒冰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