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才開春沒多久,疫情依然肆虐,俄國與烏克蘭的邊境上空,卻多了一道厚厚的烏雲。在國際間,恩怨情仇糾纏不休的國家不少,文化根源同為基輔羅斯的烏、俄兩國也是其一。加上此次事件涉及歐盟各國與美國各自在經濟、能源與戰略上的利益,原本就盤根錯節的情勢,更顯得複雜萬端。

開春沒多久,疫情依然肆虐,俄國與烏克蘭的邊境上空,卻多了一道厚厚的烏雲。在國際間,恩怨情仇糾纏不休的國家不少,文化根源同為基輔羅斯的烏、俄兩國也是其一。加上此次事件涉及歐盟各國與美國各自在經濟、能源與戰略上的利益,原本就盤根錯節的情勢,更顯得複雜萬端。

源於台灣的媒體向來於俄烏的關注不多,為了協助讀者快速掌握來龍去脈,本期的《經典》雜誌,特別邀請到台灣少數的俄羅斯研究權威,政治大學俄羅斯所的魏百谷副教授,撰寫【特別報導】〈同門鬩牆——從俄烏千年淵源談起〉一文。此外,深受經典讀者喜愛的金峰,這次則不畏酷寒,深入西伯利亞的天然氣田現場,在〈權與力的輸送——俄羅斯天然氣開採直擊〉一文中,以多幀精彩絕倫的照片,讓我們洞悉能源政治背後的利害糾葛。

看完令人心情沉重的國際局勢,擁抱自然,是最好的療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苔蘚,是平常走在路上,不時可在路面、牆角、水溝出口處看到的植物,但近年來隨著微景觀盆栽大受歡迎,過去經常受忽視的它,也開始受到矚目。

本期的【草葉集】,透過〈苔蘚――微觀植物 宏觀生態〉一文,文稿召集人潘美玲除了介紹了關於苔蘚,許多「你所不知道的許多事」,如苔和蘚原來不同,台灣有高達一千四百多種苔蘚,以及愛苔如痴的日本,苔蘚的產值一年約一億台幣等知識外,順道也洗刷了它不少的冤屈,例如,苔蘚溼卻不滑,滑的是附生其上的藍綠藻等;又被認為會破壞水泥結構的它們,其實沒有根系,對岩石風化能力不高,所以基本上是無害的。

看完苔蘚,有綠拇指天分的讀者,恐怕手都癢了,這時,放眼整間屋子,陽台顯然是最適合種植的空間。在本期【藏美日常】系列的〈陽台物語〉裡,筆者簡單耙梳了陽台在住宅史上的變遷,在台灣出現的年代,及它對生活與市容的實際功能,美麗的陽台洗滌疲憊,也是反映公民素質的場所。

最後,【通往何方】這次來到彰化。彰化的火車站、調車場、扇形車庫,是彰化重要的觀光資產,全世界鐵道迷都會來朝聖。但彰化鐵路高架化的工程,除了將遷移現有的調車場外,也會影響扇形車庫的功能;歷史資產累積不易,四百億預算更是一筆巨資,《經典》撰述林靖豪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軌道――從彰化雙城看鐵路立體化〉的報導中,舉已經高架化的員林為例,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
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2008年以《台灣脈動》、2009年以《川流台灣》(合得)連獲兩屆金鼎獎之最佳專題報導獎。2010《台灣山國誌》入圍卓越新聞獎。2013《文明密碼》獲台達能源氣候特別獎。2014年《咱ㄟ社區》獲金輪獎。2017年以《住的適當科技》入圍全球華人永續報導獎。
本文出自

權與力的輸送

【本期封面】攝影/金峰
在西伯利亞的永凍土上,工人正進行天然氣管連接作業,這條掌握在俄羅斯手中的管線將通往歐洲。攝影師金峰深入這片極地長達十年,走入俄軍嚴格管制的戰略區,走入跨國能源企業的驚人工業設施,也走入極地勞工艱苦的工作現場,他們生活的城市,以及因為資源榨取而受傷的大地,將地緣政治複雜的折衝,化為最具體深刻的影像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