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縫間的國際孤兒 三國勢力下的德涅斯特里亞

位於烏克蘭、摩爾多瓦邊界處的德涅斯特里亞雖宣布獨立卻不被國際社會承認。這座竣工於一九七五年的飛行員紀念碑是紀念一九四四年時二戰的犧牲者。

這座竣工於一九七五年的飛行員紀念碑是紀念一九四四年時二戰的犧牲者。(攝影/Didier Bizet)
這座竣工於一九七五年的飛行員紀念碑是紀念一九四四年時二戰的犧牲者。(攝影/Didier Bizet)

涅斯特里亞(Transnistria)邊境,海關人員迅速檢查旅客護照,並從檢查哨站遞出一份寫有出入境日期的簽證。前往首都蒂拉斯波爾(Tiraspol)途中,沿途可見幾名身著俄羅斯軍服的駐兵。位於東歐內陸國摩爾多瓦東部、不受國際承認的德涅斯特里亞,蒂拉斯波爾人口約十六萬。儘管地緣政治深受俄羅斯影響,但德涅斯特里亞一九九○年宣布獨立建國。飽受西方國家批評的現任總統瓦季姆.克拉斯諾謝利斯基(Vadim Krasnoselsky),已進入第二任期,並在這個搖搖欲墜的共和國堅守自己的地位,未遭受任何政敵反對。

德涅斯特里亞地圖。

在政治權衡下獨立

克拉斯諾謝利斯基出生在蘇聯時期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貝加爾地區,他畢業於哈爾科夫的軍事學校,後來加入德涅斯特里亞的安全部隊,並開始考慮政治生涯。儘管極度崇拜與熱愛沙皇尼古拉二世(Tsar Nicholas II),克拉斯諾謝利斯基卻主張與斯拉夫東方取向結合,強調以摩爾多瓦主義的獨特文化認同來追求國家獨立。截至二○○四年,德涅斯特里亞的人口組成為32%摩爾多瓦人、30%俄羅斯人以及29%烏克蘭人。有別於基於少數民族的後蘇聯分離主義運動,德涅斯特里亞的獨立動機主要出於政治權衡,而非民族考量。在經濟面向而言,該國被俄羅斯吞併的潛在危機將危及與歐洲國家及透過烏克蘭敖德薩港通往亞洲的國際貿易。

德涅斯特里亞的政治環境和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企業家密不可分,這些企業為國家提供財務支持,以換取對等的創業自由。其中以維克托.古桑(Victor Gusan)為重要代表人物,他是摩爾多瓦的政治家和企業家,亦曾是KGB官員──KGB是前蘇聯時期的情報和安全機構,至今仍是德涅斯特里亞祕密情報機構的官方名稱。

維克托.古桑主導的謝里夫集團政經關係良好,影響力無所不在。媒體、超市和大賣場、加油站、銀行、保險公司都是他的事業之一。

不論是在政壇或商場上,古桑都是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據悉,他掌控該國六成以上的經濟。這位在網路上幾乎找不到相關資料的神祕巨賈,是蒂拉斯波爾足球俱樂部的主席,也是謝里夫(Sheriff)企業帝國的創辦人,集團旗下品牌涵蓋眾多產業,包括媒體、超市、購物中心、加油站、銀行、保險公司和干邑白蘭地製造。在農村的少數獨立小農難以與謝里夫集團競爭抗衡。

古桑甚至壟斷當地的食品貿易,並從土耳其進口大量低品質產品,用以滿足尋求平價商品的居民。謝里夫集團以財力支援與控制執政黨。此外,謝里夫集團的員工薪資僅透過自家銀行匯入,員工不能在其他銀行帳戶收取薪資。

在不同國族認同間,做小生意是勉強可維生,但經營雜貨店的老闆其實難以抵擋謝里夫集團的削價競爭。

即使德涅斯特里亞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蒂拉斯波爾的生活還稱得上安適,可看到零星來自摩爾多瓦的觀光客。摩爾多瓦首都基希涅夫(Chiinu)和蒂拉斯波爾三十年來的戒備緊張關係,導致德涅斯特里亞經濟疲弱。

立場親西方路線,盼加入歐盟的摩爾多瓦對德涅斯特里亞採封鎖策略,在貿易施加限制和壓力。舉例來說,德涅斯特里亞的標誌性商品干邑白蘭地,其產地必須標示摩爾多瓦製造才得以進入歐洲各國。德涅斯特里亞政府聲稱,摩爾多瓦禁止自德涅斯特里亞進口藥品、食品和肥料。矛盾的是,摩爾多瓦現今國內使用的電力全來自德涅斯特里亞的發電廠,該發電廠為兩國提供九成以上的電力。

首都蒂拉斯波爾的勝利公園內仍有舊時的古老遊戲器材運作中,青少年或親子檔會在放學後或週末來休憩。

國內有俄國駐軍

正式國家全名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Pridnestrovskaia Moldavskaia Respublika)的德涅斯特里亞(Transnistria),字首Trans的意思為「超越」,而Nistru是德涅斯特河的羅馬尼亞名稱。德涅斯特里亞位於德涅斯特河和南部格河之間,西與摩爾多瓦接壤,東鄰烏克蘭,人口約四十九萬,使用語言包括羅馬尼亞語、烏克蘭語和俄語。

德涅斯特里亞原屬於前蘇聯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歷史背景非常複雜。一九二四年,在俄國革命和蘇聯成立後,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在德涅斯特河左岸(即今日的德涅斯特里亞)成立,併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一九四○年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簽立後,蘇聯併吞比薩拉比亞,並建立德涅斯特里亞在內的新摩爾多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涅斯特里亞先後被羅馬尼亞和德國軍隊占領,隨後於一九四四年被蘇聯紅軍收復。在史達林統治的蘇聯帝國下,摩爾多瓦逐漸蘇維埃化,俄語成為強勢語言。該地區劃分為兩個經濟區域,西部仍維持為主要農業區,而東部的德涅斯特里亞則發展紡織工廠、重工業、葡萄酒和能源產業。

望過德涅斯特河對岸就可以直接看到摩爾多瓦。在戰爭期間,雙方都有狙擊手駐紮,在邊境上緊繃對峙。

在後蘇聯時期,摩爾多瓦於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七日獨立,並將羅馬尼亞語定為官方語言,種族和政治的緊張關係漸漸浮現。德涅斯特里亞講俄語的大多數人感受到摩爾多瓦主張與羅馬尼亞合併的民族主義運動威脅。一九九○年,德涅斯特里亞宣布從摩爾多瓦獨立,導致一九九二年爆發武裝衝突,超過一千人喪生。後來在俄羅斯軍隊的干預下才停火,而德涅斯特里亞至今未被大多數國家承認為正式的獨立國家。

儘管德涅斯特里亞未被聯合國承認,但自一九九二年以來,該國已發展自己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機構,並和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境內甚至有俄軍駐紮。

賓傑里是一座德涅斯特河右岸的城市,但有軍事管制,遊客難達。這裡是改建為電影院的前文化中心。

三十年來,德涅斯特里亞就像其他獨立國家一樣,擁有自己的政府和貨幣(德涅斯特里亞盧布)。國民有言論自由,且未受俄烏戰爭直接影響;人民透過國家電視頻道和第一頻道(Russia 1為俄羅斯規模最大的全國電視頻道)關注俄烏衝突,對俄、烏的官方態度中立。然而,在德涅斯特里亞境內的一千四百名俄羅斯駐軍卻產生微妙的影響力。由於歷史與文化背景,德涅斯特里亞國內有高比例講俄語的族群,因此,立場較親俄。

德涅斯特里亞距離烏克蘭邊境的第三大城敖德薩僅咫尺之遙,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德涅斯特里亞避免與邊境的烏克蘭駐兵發生衝突。當地電視台立場明確表態挺俄,然而國內主流民意更支持國家獨立性。雖然第一頻道播放反西方言論,人民的反西方情緒卻不普遍。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本文出自

五色鳥

【本期封面】攝影/吳志典
這是南投某餐廳停車場內的一棵五色鳥巢樹,五色鳥曾利用此處的枯幹枯枝築巢至少兩年。微傾的樹幹可見親鳥做巢的用心良苦,在多雨的台灣,雨水不致於打進樹洞,家裡不淹水,雛鳥更為安居。不過,最後餐廳主人仍以安全與美觀為由選擇剷除,改種山櫻花;不怕人聲的五色鳥失去可以打洞的樹,再也沒有飛來歌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