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其萬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賴其萬 相關的文章

「薦賢莫薦醫」又一章

醫師個人的愛心、知識與技術,並不能單純以其學經歷、執業醫院來界定。看病的病人跟醫師如果有緣分,彼此都能在施醫與被治的過程中順利圓滿。

三代同堂 四代相憶

這次的假期我圓了兒孫重聚、整理舊照以及探訪舊友的夢,同時也因為與小孩分享自己與父親的互動,重溫當年父親對我的寵愛而感恩。

天有不測風雲

發現自己在壓力下竟會變得這般焦躁無理,也才想到過去長達半世紀的醫療服務,曾經在急診處、加護病房見證病人、家屬加諸於醫療團隊的語言暴力,也才深深體會到,如果醫病雙方彼此提醒「同理心」,這些「無可理喻」的行為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以「每個病人都不一樣」的心看病

過去我披上白袍,聆聽病人或家屬訴說他們的問題時,總是以批判的心態,聽不到幾句,就開始不知不覺地以「過去的經驗」、「書上的知識」或甚至「直覺」給予「診斷」、「治療」,以為病人與家屬就會滿意地離開門診。但自從這發生在家人的切身經驗,「同理心」使我成功地跨過醫病之間的鴻溝。

故人夢中來

一場夢使我重溫了與老友之間的回憶,也使我更了解高級知識分子並不是樣樣都對,讓我更了解「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的睿智名言。

行醫的心靈饗宴

自己何其有幸走上行醫這條路,享受到豐盛的心靈饗宴。經由行醫與病人結緣,而衍生出許多人生不可預料的故事。

真實故事在醫學教育的價值

維基百度談到故事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而提到「說故事是普遍存在於人類文化的現象」,也就是說,說故事是普世文化的通則之一。我們醫學教育哪能不重視故事呢?

他與她的共同五十年

五十年前他們選了一月二十三日結婚。親朋好友都笑他們「自由日」放棄自由,是天下最傻的一對。以下是傻人傻福的故事。

一年一度聖誕賀年的心靈交流

春節即將來臨,台灣即將有數萬海外親友回鄉團聚賀新年。身為醫者,不覺擔心這來勢洶洶的變種病毒,在人口短期的大遷徙將會帶來多少災難。但願國人好好遵守政府的防疫政策,來年我們才能歡度佳節,四海暢遊。

一封病人母親的海外來鴻

我這才領悟,真正能保留珍貴的記憶,並不是聲光的錄音錄影,而是事件發生時當場全神貫注的享受。同時,如果事後能夠在日記、與家人親友剖心剖腹的信件或散文、詩歌抒發自己的感受,最能喚起封塵多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