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看不見的青色山脈

可可西里,位於青藏高原東北部,夾在唐古拉山和崑崙山之間,總面積約為二十三萬五千平方公里,嚴峻的地理與氣候條件,保留著完全的原始自然狀態,成為野生動物的一片淨土。

二氧化碳的歸途 抓回廢碳的回收新可能

碳匯被視作二氧化碳的倉庫,增加碳匯儼然是達成二○五○淨零目標的必要手段。

編者的話

看著這些專家學者們殫精竭慮努力地尋求減碳增滙的解方,卻讓我聯想起「女媧補天」一詞。自從知道地球臭氧層破洞肇因於人類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之後,從減碳到固碳,奮戰不曾停止,只盼亡羊補牢,猶時未晚。

菩薩接力,送愛到遠方

泰國因為颱風加上雨季,全國將近有三分之一淹在水中,感恩泰國慈濟人就近走到災民身邊,用心準備發放物資,親手遍布施。現今社會很需要人間菩薩接力付出,一手傳一手,長長的隊伍就能將愛送到遠遠的地方。

風起雲湧,驚濤駭浪之後

盤點今年世界各地發生的幾件大事,我們驚覺這是「風起雲湧,驚濤駭浪」的一年。逝者已矣,做為一個平民百姓,當然希望明年是個「否極泰來」的一年。大家一起用心虔誠祈禱吧!

我的戰場在產房

說走就走,五十歲毅然踏出舒適圈,只為守護戰地媽媽寶寶平安。台灣第一位「無國界醫生」婦產專科醫生王伊蕾,在戰場迎接新生命的感心故事。

德國魯爾區 由黑轉綠的夢想之地

廣大的德國魯爾區曾以煤礦及鋼鐵生產帶動德國戰後的經濟發展。這顆強健有力的「黑肺」同時也是工業汙染的同義詞,在產業轉型政策下,魯爾區展現了典範轉移,變身永續家園。

陪妳走一段顫顫巍巍的路 記錄我帕金森氏症的母親

患上帕金森氏症的七十一歲母親弗蘭絲卡,黯然神傷凝視鏡中有些陌生的自己。這場注定輸給命運的硬仗,在病情逐日惡化之下,看著自己慢慢步向死亡。

珊瑚礁園丁 在海中種下希望

在太平洋中央島嶼,一場珊瑚革命正在發生。青年創業家結合人工智慧打造超級珊瑚礁,為海洋生態系的未來播下希望種苗

共生 許一個互相照顧的未來

日本富山縣富山市的「聚過來日照中心」,有老、有少、也有身障者。面對超高齡社會,愈來愈多民眾意識到未來無法僅仰賴政府,貢獻各自力量,創造社區互助,為自己、也為大家找到歸屬感。

富陽生態公園 都市邊緣的森呼吸

福州山過往曾被用作公墓及彈藥庫,如今以步道串連成公園,因人跡罕至,自然生態環境保持良好,這個台北市區邊上的美麗後院,正是黃仕傑童年生態啟蒙的探索區。

「賽先生」在北京

科學家主導思維討論的盲點,是他們被太多強勢的科學本位知識主導,忽略或根本藐視科學知識受到社會條件影響的因素。

醫學教育與學習環境中的信任感

臨床老師或醫院是否有帶給學員被信任的安全感,而這正是讓醫學生學到正確行醫態度的關鍵。

里山香草之路 萃香成金 植護家園

台灣的生物多樣性豐富,芳香植物極具潛力,以稀有性、特殊性、審美性,打造令人嚮往的芳香產業,小而美的里山社區,應該可以是發展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