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賢莫薦醫」又一章

醫師個人的愛心、知識與技術,並不能單純以其學經歷、執業醫院來界定。看病的病人跟醫師如果有緣分,彼此都能在施醫與被治的過程中順利圓滿。

位相交多年的好友因為背痛惡化,希望能在赴美演講之前治癒。他曾看過幾位神經內外科醫師,但都不建議馬上開刀,而是要他復健治療。但他一心只想在出國前「徹底」解決這病痛,最後找到一位神經外科醫師願意為他開刀。

當他告訴我這決定時,我非常擔心。我問了他這位醫師的大名以及醫院,就上網查看這位醫師的背景。想不到這位醫師並沒有特別醒目的訓練背景,而且目前所執業的醫院也不是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等級的大醫院。我想盡辦法希望能說服他再審慎考慮,因為我看過不少四處投醫希冀找到醫師一刀解決背痛宿疾,但開刀之後懊悔莫及的病人夢魘。

當我試圖勸退這位好友時,我忍不住問他,為什麼他這般相信這位醫師。好友在line的回覆,我照實抄錄如下:「這段日子以來,神經科和復健科醫師,還有民間復健推拿,甚至是氣功師傅,都很努力幫我,但總追不上我惡化的速度。我知道,開刀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接著他說「這位醫師非常關心我,他告訴我,他可以為我動初步手術(減壓、修骨刺,暫不加裝釘子),先讓我可以自由活動、腳腿不麻!他真是位好醫師,為我設想得很周到,很細心!開刀一週後便可望出院,然後再休養生息一個月,我才上機赴美。」

這位醫師還告訴他許多開完刀以後需要注意的生活細節,很顯然地,這位醫師的「關懷」贏得了他的信任。我雖然百般不安,但自覺再也沒有理由反對,因為我看到的是好友終於找到他可以信賴的醫師。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本文出自

植物肉

【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因應全球的節能減碳風,速食界龍頭麥當勞也在台灣推出第一顆植物系漢堡,其實這種模擬成肉食的料理並非新發明,從早期的黃豆,到小麥、豌豆、大米等植物性蛋白質,皆可擬真為各種動物肉的纖維。如果口感、營養都可做到類似葷食,又能不殺生,慢慢減少對肉食的依賴,將不失為另一種飲食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