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聚善念消災疫

疫情延續這麼長的時間,大家要沉靜下來、安定己心,別讓外面有疫情,內心有煩惱。人人堅守政府宣導的防疫方法,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定的距離,做好個人防護,期待大家以慈悲利他安身心,把握分秒聚善念;雖然無法大規模地集眾祈禱,可是人人都能凝聚一分愛,向親朋好友呼籲齋戒,虔誠祈求,但願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漸漸消退,人人心安,社會祥和。

以「每個病人都不一樣」的心看病

過去我披上白袍,聆聽病人或家屬訴說他們的問題時,總是以批判的心態,聽不到幾句,就開始不知不覺地以「過去的經驗」、「書上的知識」或甚至「直覺」給予「診斷」、「治療」,以為病人與家屬就會滿意地離開門診。但自從這發生在家人的切身經驗,「同理心」使我成功地跨過醫病之間的鴻溝。

在妳認識世界之前 先認識老爸的33個故事

海洋公民基金會董事長胡昭安,以詼諧輕鬆的文字,為腦性麻痺的女兒,述說一段段看似平凡家庭的不平凡故事。

出國進修的諸多雜感

我希望我的回國不只是完成我還債的心願,更希望證明我現在所做到的,遠比我只做了兩年住院醫師就中輟返台更有貢獻,也唯有證明了我做到這點,才能讓我此生無憾。

炭空 追尋記憶深處的煤鄉

煤礦攝影家朱健炫拍攝昔日煤業風華,尋找當年碰巧入鏡的礦區工人與居民,串起煤礦歲月的情感與記憶。

編者的話

考古學家從土裡挖掘斷磚片瓦,蛛絲馬跡中不斷查證考據,跳躍不同時期,復原時代真相,這是考古令人振奮之處,也正與偵探的真相拼圖不謀而合。

美麗之島的韌性與哀愁

防震抗災人人有責,讓大地得以休養生息,減少不必要的破壞,否則經濟再好、建設再多,都不如讓人民有追求居住安全和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

人的一生留下了什麼?

善與愛就是一個人一生所能夠留下來的財富,留下的善與愛愈多,人生的價值就愈豐厚,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編者的話

從吳沙入蘭起,到日治時期鐵道的通車,每次重大交通建設,都為宜蘭留下了深遠影響。兩面環山一面向海的地理位置,過去讓這些影響多半停留在沖積平原之內,直到雪隧開通,疆界被打破,但對某些人來說,快,總是還要更快,高鐵入蘭,便在這樣的「期待」下出現。

大巴靈頓宣言與科學的執念

在自然界的常態,病毒致病過程的演化,總是漸趨和緩地與宿主「和平共生」,因為那才是延生存活之道,因此多數病毒的常演化為與我們共生的狀態,容易傳播,也一再重來,卻傷害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