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其萬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賴其萬 相關的文章

23這個神奇的數字

在這條路上我也領悟了「成就感」遠比「成就」更有意義。在一次返美探親時,探訪了退休多年、亦師亦友的齊格勒主任,他問及我回台以後的研究、論文、升等時,我很坦白回答,這些都是別人看得到的「成就」,但我回到台灣以後才領悟到,雖然他所問的「成就」我都沒有,但我卻覺得返台所做的很有「成就感」。

糊裡糊塗的一天

今天這一場糊塗,使我對行醫之道更上一層樓。我要在此對《病主法》的團隊致上最高的敬意,我將好好「自修」初階的這兩本講義,才不會白白浪費了這一天的努力。

見仁見智:新冠肺炎防疫隔離面面觀

我們需要能夠接受「見仁見智,不見得大家的看法都能一致」的事實,重要的是我們要尊重別人不同的想法,試圖了解為什麼別人與自己的想法不一樣。我還特別需要自我警惕的是醫師這一行業,更要特別小心,不能失去謙虛。

捕捉稍縱即逝的念頭

這些捕捉到的「稍縱即逝的念頭」,有時是悲哀的,有時是喜悅的,有些從來沒有意識到曾經存在的念頭,一旦湧上心頭,會是如此的震撼。

一封病人母親的海外來鴻

我這才領悟,真正能保留珍貴的記憶,並不是聲光的錄音錄影,而是事件發生時當場全神貫注的享受。同時,如果事後能夠在日記、與家人親友剖心剖腹的信件或散文、詩歌抒發自己的感受,最能喚起封塵多年的記憶。

醫學教育與學習環境中的信任感

臨床老師或醫院是否有帶給學員被信任的安全感,而這正是讓醫學生學到正確行醫態度的關鍵。

醫師的社會形象

在醫學院的醫學教育中,除了利用各種科技、言教、身教,讓醫學生學到「診斷治療」之外,還要用心檢視「產品」出廠之前的安全性,做好「把關」,確保在他們畢業之前,不是「士兵」,更不是「騙徒」。

勿以「鴕鳥心態」逃避老、病、死

既然「老」、「病」、「死」是人生必經之道,年紀變老,務必去除「鴕鳥心態」,讓我們面對現實,學會愉快地走下坡路,運用智慧與勇氣,用心找尋能使自己快樂的方法,善用幽默,轉換心情,唯有如此,老人才能在人生旅途的最後幾哩路活得燦爛、有意義。

一年一度聖誕賀年的心靈交流

春節即將來臨,台灣即將有數萬海外親友回鄉團聚賀新年。身為醫者,不覺擔心這來勢洶洶的變種病毒,在人口短期的大遷徙將會帶來多少災難。但願國人好好遵守政府的防疫政策,來年我們才能歡度佳節,四海暢遊。

出國進修的諸多雜感

我希望我的回國不只是完成我還債的心願,更希望證明我現在所做到的,遠比我只做了兩年住院醫師就中輟返台更有貢獻,也唯有證明了我做到這點,才能讓我此生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