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正

《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淡江大學畢,雪城大學藝術攝影創作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為2010年吳舜文新聞獎,2014卓越新聞獎,2016年金鼎獎,以及2010年2016年中國廈門台海新聞獎年度攝影得獎者。

劉子正 相關的文章

見青即是藥 疫情下的草與藥

全台灣有七千多種維管束植物,其中約三分之一可作為民俗草藥使用。金銀花可抑制病毒、薄荷有助呼吸道、艾草袪邪逐溼、魚腥草的千般好……經歷過疫情襲擊的我們,方識植物是一株株救命藥草。

迷路在家 穿過森林便是城堡

作家小野的童年時光圍繞著台北植物園。對他而言,植物園既是給予最多啟蒙和養分的地方,也是他一輩子都走不出來的暗黑森林。

植物別見外 外來種的愛與礙

木棉原產自印度,十七世紀引進台灣,近年來更廣為栽植。為了民生需求,島嶼陸續引進外來物種,造福或危害,關鍵多在人的作為。

街道家具 隱形的城市表情

街道家具是什麼?公共空間裡提供大眾服務的設施物都是,比如座椅、郵筒、變電箱、候車亭、路燈、遊具,看似平凡不起眼,卻是顯露我們城市表情的隱藏細節。

苔蘚 微觀植物 宏觀生態

苔蘚,從幾公釐到數公分,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落生物,從雲霧繚繞處到平地的尋常角落,都能見得著它。靜下心來,改變視角,欣賞苔蘚美妙的微生態,你會發現苔蘚,既渺小,又動人。

備份未來 蔬菜的種原密碼

「花椰菜究竟是花還是菜?」種原有如待探索的知識寶藏、多樣的基因庫造就無限可能。面對詭譎多變的極端氣候,妥善保種、育種,為不確定的未來,做好萬全準備。

橋下空間 不只是邊緣

鄰近舊台中車站的「綠空鐵道」,是高架鐵路下的帶狀公園,保留了百年鐵道軸線,連結今昔,也連結了周邊區域。過去不受重視的橋下空間逐漸翻轉,創造出不同的城市風景。

亞蔬 世界蔬菜中心

五十年前,在國際協力下,台灣超前部署成立一個蔬菜種原庫,今日無論在種原保存、農技研發、海外援助上屢獲國際肯定。

與植物的擁抱 園藝.療癒.綠手指

研究指出,人類的互相碰觸擁抱,能夠幫我們建立起與他人的連結,那麼與植物的碰觸呢?蒔花弄草,對人類的身心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古都台南 最在地,也最全球化

在安平古堡旁的巷弄中的文龍殿,興建於一八一七年,資深媒體人楊憲宏站在王船與劍獅的壁飾前,細思古都前世今生的同時,也對它的未來寄予無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