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別見外 外來種的愛與礙

木棉原產自印度,十七世紀引進台灣,近年來更廣為栽植。為了民生需求,島嶼陸續引進外來物種,造福或危害,關鍵多在人的作為。

台南白河林初埤木棉道上,民眾沉醉在橘色花海,開心留影。(攝影/劉子正)
台南白河林初埤木棉道上,民眾沉醉在橘色花海,開心留影。(攝影/劉子正)

下心來,我才聽見遠方的海浪猶如千軍萬馬轟隆炸岸。眼睛貼近眼前沙灘上的疏花佛甲草與月見草,海風吹來,嬌小的多肉疏花佛甲草,微微顫動著,草本精緻的模樣十分可愛,月見草則彷如平鋪在地上的蓮花花瓣,兩者相映成趣,乍看之下甚是美妙。

孰知,和諧的背後,正默默上演著一場原生與外來物種的生存競賽。

將月見草埋在沙裡的根系扒挖出來,粗壯碩長,頓時替嬌小的佛甲草捏一把冷汗。除了月見草,皺葉菸草、印度草木樨、北美獨行菜、毛車錢等外來入侵種,近幾年來一點一滴占領沙灘,排擠了原生種的生存空間。

龍門沙灘上,從碩大的月見草葉片中探出頭來的多肉植物疏花佛甲草。

無聲的生存戰爭

林業試驗所助理研究員伍淑惠告訴我,這一片看似不起眼的北海岸沙灘上,其實散布著許多珍貴的紅皮書物種。在她的解說下,頂著豔陽,我們的目光慢慢聚焦在沙灘上的稀有植物身上:開著紫色小花,果實嘗起來有蘿蔔味的濱蘿蔔;繖形花科,狀似花椰菜的濱防風花環;從沙灘上的三片葉爪,辨識出黃花的濱剪刀股,「你看!它的葉片像不像貓腳印?」一行人饒富趣味地低著頭在海灘上尋寶。

此行尋找的目標是僅出現在台灣北部沙灘,屬於極危(CR)等級的海米。終於,在海灘的一角尋著它時,心裡卻暗自納悶著,此株看起來與尋常的野草無異,到底珍貴在哪裡?

二○一九年因為處理福隆海水浴場北方龍門沙灘廢棄物,意外發現消失了九十六年的紅皮書極危物種海米,這是台灣稀有種,也是原生種,植物專家因此如獲至寶,採集野外植株移地保育,進行海米的物候及生命史調查。

為了保護原生稀有物種,鄰近的龍門社區不定期進行另一種「淨灘」活動:拔除外來種野草。外來入侵種造成災難,生態上的影響很難在短期被估量計算,所以容易被忽略,除非像銀膠菊,因為花粉導致過敏休克,造成人身傷害,或如福壽螺造成農作災損,才會受到大眾重視。伍淑惠說,「外來入侵種的移除不可能達到清零,但起碼減至一定數量,讓其他生物也能有公平競爭的空間。」

植物沒有腳,但是跑得卻比動物還快。因為種子的傳播,人類旅行的有意與無心夾帶,飄洋過海來愛(礙)你。

原生與外來物種間的生存競賽,在人類眼前、無聲無息地進行著。圖為被列為極危物種的原生植物海米。

人為引進,溢出致災

銀膠菊、小花蔓澤蘭、銀合歡都是台灣的明星外來入侵種,提到它們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特別是危害甚鉅的「植物殺手」小花蔓澤蘭,當初因為崩塌地邊緣綠化而引進,登堂入室之後反而喧賓奪主。近幾年在林務局的努力移除下,面積從二○○二年的五萬多公頃,二○二○年已剷至剩下四千公頃。

「除了雇工移除之外,也有補貼機制,發動民間力量(社區與學校)一起,廣設收購點獎勵移除,一公斤小花蔓澤蘭收購價五至八元之間。」林務局造林生產組科長林香表示。

另一頭銀合歡的大本營恆春半島,移除工作也如火如荼地持續進行中。銀合歡被人為引進,最早是拿來當成餵豬飼料,孰知植株中有含羞草素,之後拿來製作紙漿,又因為無法純化,在被放棄之後,不慎溢出野外,釀成生態災難。

入侵種除了繁殖力強、無天敵,偽裝能力也很厲害,例如銀膠菊假扮滿天星,銀合歡與鳳凰木、小花蔓澤蘭與酸藤,因外型類似常被誤認。近年新興入侵種的皺葉菸草,有可能是從實驗室裡流出,研究土壤被當成廢棄物傾倒時,不慎流入河濱土壤,因為種子細小,倒在土裡,就像放煙火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政府每年編列移除外來種的預算,光是恆春半島的銀合歡移除費用就高達三億七千三百萬元。

植物一直都是人類生活中的好幫手。從島嶼的歷史來看,自外引進物種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恆春半島上的銀合歡移除,部分地區採「砍十留二」,植株以截幹方式保留(左圖),除了有水土保持功能,也能作為造林樹苗的擋風帶;完全砍除時,殘材散置山坡上,大雨來襲時有截流功能(右圖)。

去年出版《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被遺忘的拉美》一書作者胖胖樹(王瑞閔),藉由一趟厄瓜多的旅行,為台灣人熟悉的蔬果找到了源頭「認祖歸宗」,而這些原生在遙遠中南美洲的植蔬,早在四百年前進入島嶼之後,陸續鑲嵌在你我的生命記憶。

細數十六世紀明鄭時期,荷據、日治到國民政府來台,先民從境外移入的物種,依序有:玉米、芋頭、稻子、大豆、花生、甘蔗、釋迦、番茄、蓮霧、番石榴、楊桃、大王椰子、柳杉、黑板樹、小葉欖仁、黃花風鈴木……。而從這些引進物種的種類與順序,我們可以發現,由民生需求而精神層面,先是為了滿足肚腹(穀類澱粉及油脂作物),接著生活享受的各類水果,到近代為滿足視覺美感的各色景觀花木。

今日大家矛頭針對的外來入侵種,大多指向園藝業者未經審慎評估的不當引進,例如去年南投業者引進的粉黛亂子草,這種禾本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盛開時如一片夢幻花海,吸引遊客作為觀光打卡熱點,但此物種也被列入防檢局有害生物清單,有高度蔓延風險,所幸因為有所警覺立馬斬「亂」,方才解除了入侵危機。

台大溫羅汀街區的加羅林魚木,一度曾因為外來種的身分,面臨被移除的命運,如今每年四月花季吸引了大批賞花人潮。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由越南採訪現場因緣際會踏入茶報導,以茶為框,人文聚焦,框出一篇篇台灣茶的小世界、大宇宙。 作品曾獲金鼎獎、金輪獎與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兩度入圍卓越新聞、吳舜文新聞獎。著有《茶知錄》、《茶域經緯》、《台灣綠食堂》(合著)等書。
《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淡江大學畢,雪城大學藝術攝影創作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為2010年吳舜文新聞獎,2014卓越新聞獎,2016年金鼎獎,以及2010年2016年中國廈門台海新聞獎年度攝影得獎者。
本文出自

普丁的少年兵

【本期封面】攝影/Aude Osnowycz
一名俄羅斯女孩站在少年軍運動的宣傳旗幟前。自幼接受軍事訓練的少年兵,將普丁視為偉大的精神領袖,也被賦予復興俄羅斯的重責大任,少年兵們是普丁的強大後盾,除了被灌注愛國心,也深化其對西方世界的排斥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