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台南 最在地,也最全球化

在安平古堡旁的巷弄中的文龍殿,興建於一八一七年,資深媒體人楊憲宏站在王船與劍獅的壁飾前,細思古都前世今生的同時,也對它的未來寄予無限期待。

安平古堡旁的巷弄中建於一八一七年的文龍殿內,楊憲宏獨自站在王船與劍獅的壁飾前。(攝影/劉子正)
安平古堡旁的巷弄中建於一八一七年的文龍殿內,楊憲宏獨自站在王船與劍獅的壁飾前。(攝影/劉子正)

居台南市十年了。完成了一個少年時代的心願:這輩子一定要住遍「一府二鹿三艋舺」。從小在彰化長大,鹿港是騎腳踏車可到的地方,週末常常到鹿港附近海邊玩,海灘上有小蟹、彈塗魚,河海交界半鹹水魚更多。少年夏日午後的記憶,全都是帶不回家的各種漁獵的歡笑。

小學畢業才知道有「台北」這回事,很好奇聽說「重慶南路」整條街是書店,還有都是舊書攤的「牯嶺街」。高中一年級寒假與同學共謀一起去台北考「轉學聯考」,考上了師大附中,終於到了常有書展的台北市,最常有書展的地方在今天大安森林公園靠近信義路的「國際學舍」,在離師大附中不遠處。大學時念的台北醫學院,也在信義路盡頭。

住台北超過四十年,覺得太久了,冬天的陰溼凍冷,漸漸不習慣了。特別是當八十八歲的母親搬來台北同住,這樣的天氣對老人家來說很折磨。有一天,下決心與家人說:「我們搬家,離開台北吧!」

有一整年的時間全國看房子,從宜蘭、桃園看到高雄、屏東,妙的是選房子時,老跳過台南,原因是台南當時都是透天厝,照顧媽媽不方便。

剛升格為直轄市的台南市,其實人口不足兩百萬,但行政院在升格的過程中,卻以台灣歷史國定古蹟半數在台南為重大理由,決定列入名單。這個訊息對在二○一○年全國到處看房子的一家人來說,是「重訊」。加上南北奔忙看了一年房子,不是格局不合,就是淹水疑慮,不然環保有問題,還有太浮誇、太貴,讓一夥人在北返高鐵上數度感嘆「算了吧!」直到有一次,在高雄遇到與台南淵源深厚的友人告知,台南開始建造大坪數的大樓,而且品質超越其他都會,價格平實。

台南開隆宮「做十六歲」的成年禮活動時,扮演狀元的青年騎馬遊街行經國立台灣文學館前。(攝影/安培淂)

台南看屋經驗很獨特,加上古都特色是到處有古蹟,各種異國人文底蘊增加了看屋樂趣,外加隨時可遇美食,吃吃喝喝的紅利,還有台南建商的「愛台灣觀點」,都讓去台南成了假日風情畫。

在沙崙站下車,經過快速道,進台南市前有時候會經過灣裡、喜樹、茄萣等這些當年走踏過的西海岸小村莊。一九八○年代,到處追蹤公害問題時,曾經獨自一人從南到北,搭乘客運車在省、縣、鄉與產業道路上穿梭。

不但對汙染工廠的社會背景有田野調查的效果,也可以看到鄉親父老的臉孔與相談互動。

走過汙染的時代

三十年前台南海邊曾經是廢五金焚燒的汙染地,二仁溪流域是空汙、土汙、水汙的大面積集中場。當年寫「走過傷心地」系列報導時,見證了在台灣向下沉淪的時代,台南正是嚴重之地。回憶當年在現場的各種獨白、對話中,沒日沒夜的奔忙為時代留下的一段話:

「就在我們生活的山水之間,沿著被汙染的溪河岸邊行走,一草一石都背負著沉重故事,含恨靜流與迴盪不去的風,似乎細述悲傷既往。我非常相信《自然教我》這樣的文理。在苦思不得其解的日子裡,我常孤坐在山石溪岩之間,讓淡淡山水精靈入我心來,沉思過去,冥想孩童時的良辰好景。每個人的心中,都應有讓他真心喜愛,回憶起來會感到愛得心痛的山水景致吧!」(一個寫手「磨劍」的故事,一九八五年十一月,《走過傷心地》序)

深信信仰帶來力量的楊憲宏,年輕時,在教堂中受洗為基督徒。很早就因為近視而戴眼鏡的他,帶著自由燦爛的笑容,留下一幀中學時期的身影。(圖片提供/楊憲宏)

年少時代的浪跡紀實,如今讀來仍然驚心動魄,當時也曾留下這樣的見證:「台南灣裡燃燒廢電纜的濃煙中含『世紀之毒』的事實。社會大眾與行政單位人員隱約從這個陌生的字眼中,感覺到問題相當嚴重。對灣裡地區以燒電纜維生的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濃煙臭氣竟然含有『世紀之毒』,實屬經驗範圍以外的事。」

如今這個歷史已經過去,可是每次經過二仁溪流域,仍然有一種刺痛感。

這個感覺在移居台南後,還發生了一次情感衝擊。

龍崎地區,百萬年的「月世界」奇景,一度被規畫為「有毒事業廢棄物處理場」,經過居民反對,現在已經改規畫為「地景公園」。過程中,二○一七年過年時,全家人以「台南在地人」身分特別到龍崎關心,當時十二歲的兒子是音樂班學生,副修小號,到了這個起起伏伏的沙岳,夕陽下他即興演出了〈荒城之月〉。小號是會因情境而能表述悲歡心念的樂器,那時那刻彷佛聽見二仁溪水的再次愁訴,而龍崎正在二仁溪的上游。

去年看到新聞報導學甲地區被亂倒大量含有重金屬爐渣廢土,很憤怒。其實雲嘉南地區一直有傳言說,高科技產業的廢棄物被人埋在水利良田下,八田與一曾治水經營的嘉南平原,如今正在崩壞……。

龍崎是南台灣著名的泥岩地質區,為世界少見地質景觀。龍崎日出,更被視為與阿里山不相上下,吸引無數人來此跨年拍照。

學甲海岸曾經是一個偷渡者的活躍地帶,三十幾年前到訪此地查找走私,聽說用大PVC塑膠管建造的巨型漂筏,可以承重貨櫃,只要暗夜買通軍警,就能快速上岸。

正愁找不到證據出不了報導,有一天在學甲街上快炒店,遇到一群人中午喝酒,全是中國名酒,問廚房怎麼有?他打開儲藏櫃滿滿的洋菸洋酒、中國酒。拋下一句,「都是戴帽子的寄放。」回台北後發表一篇〈破碎的西海岸〉,很無奈。
雖然有這些傷春悲秋的記憶,其實全家搬到台南的心情是美好的。從二○一一年起連續好幾個舊曆年,都在台南過,台北都在下雨,台南都出太陽。那種好天氣給人帶來的金亮心情,真是無價的欣喜。

移居初幾年,仍然因台北事多,還是北四南三的來來去去。夏天遇過幾次大颱風,在台北家見預報,西北颱風強雨驟,正在想怎麼辦?忽然一轉念,回台南家!

全家上車,趁颱風還沒登陸,高速公路仍然通車,急行軍,一路見到山雨欲來風滿街,飛奔到台中,才感覺車行稍穩但仍然有風有雨,一到嘉義,感覺過了北迴歸線,突然可以看到天空,回到台南,「風力於我何有哉?」

台南平原向東有中央山脈銜接大武山群屏護,因此少有風雨侵襲,即使全台都風雨不停,台南仍然平靜安寧。

日治時期就有的全美戲院位於台南中西區,至今仍播放二輪電影。導演李安曾提及自己讀高中時,最常來這裡看電影。手繪看板是其特色之一 (攝影/安培淂)。

賴清德當市長的時代,就有注意到台南地理天候特性。他之所以被稱為「賴神」,是因為二○一二年四月天秤颱風時準確的決策「不放假」,當時南台灣縣市都在前一晚就決定停班停課,唯有台南市到清晨才決定「不放颱風假」,雖然賴市長一早被網民罵爆,但那天台南果然風雨很小。網路評價隨後大翻轉,網民改口大讚決策正確,預判精準,「賴神」之號遠播。

那次,我們全家也是從台北夜奔台南「避難」,回到台南徹夜看電視電影到清晨,既無風也無雨,隨即看到賴市長的不放假宣布,印象深刻。賴市長在市府守望到清晨,下班後記者拍攝到他去一家羊肉湯店吃早餐的背影。

一早就有羊肉湯、牛肉湯、虱目魚湯、肉燥飯,剛定居台南時很開眼界。早餐就吃這麼飽食的東西,這應是農村文化的承傳,古都特色。後來發現,半夜也一樣,不只是這樣的重量級美食有「深夜食堂」,水果攤一樣開二十四小時,連五金雜貨店都是「公主徹夜未眠」。這樣的庶民文化太可愛了。

古都其實很新潮

有一天發現市中心一處啤酒專賣店,布置有若在比利時看到的「瓶罐店」,果然歐美各品牌啤酒一長串都在列,生意興隆。不只如此,今年歐洲名車保時捷來台南設點,還有手沖咖啡佐賞車情境,也新設大型維修廠。到新建豪華大樓的地下室停車場繞一圈,就知道為什麼。聽說,台南人的保時捷購買力驚人,震撼外國原廠。古都原來是這麼新潮。

附近新美街的牆壁彩繪,吸引遊人觀看 (攝影/安培淂)。

安平港內停泊的不只是漁船,還有一艘艘帆船、遊艇,都是千萬元起跳的大船,船主們都是企業家休假日常到港邊開party,一艘接一艘出海吹風,情景完全是西方,像極舊金山碼頭。很多船主是北部來的,安平港是天然港,潮差小,不像其他台灣港口浪太大,停泊帆船難以承受。在健康路三段尾往漁光島前進,正開發新的休閒海域,曾經規畫成「自由貿易港」的碼頭其實可以轉換成帆船遊艇停泊水域,這將是台南獨有的美景。

前兩年,舊市區運河開始有小船載客遊街,很有法國塞納河的感覺。聽說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南建城,規畫道路時建了五個圓環(roundabouts)就是仿巴黎都市的構想。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作者
《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淡江大學畢,雪城大學藝術攝影創作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為2010年吳舜文新聞獎,2014卓越新聞獎,2016年金鼎獎,以及2010年2016年中國廈門台海新聞獎年度攝影得獎者。
本文出自

淡水尋速

【本期封面】攝影/王靖婷
若紅毛城、老街與渡船頭是淡水傳統的代表,那麼捷運與輕軌可說就是淡水走入新時代的象徵。新建案如雨後春筍冒出,為了一個負擔的起、屬於自己的家,人們往都市邊緣遷移,每天匆忙移動在台北與淡水擁擠的路廊上,新的交通建設計畫被期盼解決堵塞,又被期望能吸引更多居民,但它們能通向更理想的都市生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