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映像

隨著二月一日翁山蘇姬的再被軟禁,緬甸脆弱的民主制度,似乎又將面臨夭折。這次的政變,是否會重蹈二戰後的軍政府鎖國?這個憂鬱的藍調,適足說出我的心情。

憶起上回在欽敦江上的夜暮低垂下,張著花布拼補的帆返家的漁民。(攝影/王志宏)
憶起上回在欽敦江上的夜暮低垂下,張著花布拼補的帆返家的漁民。(攝影/王志宏)

著二月一日翁山蘇姬的再被軟禁,緬甸脆弱的民主制度,似乎又將面臨夭折。國際新聞裡的緬甸總是渲染在戰爭與政治鬥爭裡,但我知曉與認識的緬甸,不僅僅於此:

從上世紀八○年代中期,搭著武裝士兵保護的機動舢舨,數趟越過泰國邊境薩爾溫江分訪緬甸叢林裡少數民族的難民營與反抗軍。二十來歲的我,腎上腺素亢奮下的短暫戰地記者冒險刺激經驗外,對二戰前曾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富裕國家,如何淪落至此,更加深了一解究竟的決心。爾後,緬甸也終於慢步解除了鎖國的竹籬笆,我也因緣陸續拜訪仰光、曼德勒等地,除了在蒲甘的頹圮佛塔上欣賞落日餘暉,領悟著成住壞空;也曾攀沿著木架深入地底近百公尺,看著當地著名紅寶石礦的採擷現場、期間更連夜包車闖過軍隊封鎖中仍未對外開放禁區的密支那。每次的探訪,我一定撥空流連在仰光大金寺(Swedegon)內,浸淫在善男女的虔誠結界裡,但同時也會對比於邊境叢林內烽火不已的族群殺戮,為何廣沃豐饒的大地未能哺育大部分一無所有的百姓?兩極化的緬甸真實處理,我除了一份同情,更多了一分無奈。

近年則是上溯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欽敦江直至緬印交界口岸,是時感覺到緬甸有一種如同上世紀八○年代中國,蘊釀著甦醒的氛圍。二十一世紀初的緬甸經濟總體水平,反而比二次大戰前還低。一九三六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達一二二億美元,人均年收入七七六美元,而二○○四年十一月的統計數字,緬甸國民人均年生產總值僅三五六美元,可見緬甸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頓或倒退。但這個數字因著體制轉變,在二○一八年已急速上升到一三二六美元。

然而這次的政變,是否會重蹈二戰後的軍政府鎖國?我憶起上回在欽敦江上的夜暮低垂下,張著花布拼補的帆返家的漁民,我無法下著自得悠閒等形容詞,但這個憂鬱的藍調,適足說出我的心情。

作者
現任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平面內容創作中心傳播長暨《經典》雜誌總編輯。 政大企管系畢業
本文出自

蘭花

【本期封面】攝影/林建融
台灣是蘭花王國。這話多數台灣人耳熟能詳,然而王國臣民與蘭花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親近,拆解的花朵,給了觀者截然不同的新角度凝視這個享有盛名的物種。回到一般人生活中,剝除蘭花長久以來錢與權的表徵後,我們須與這美麗多樣的物種建立更深的日常關係,進而從蘭花產業文化,走向蘭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