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

向土地燎原學習 以火制火的技能重返現代

澳洲原住民以火作為工具,在極端氣候下保育土地、重建族群文化。在四至七月的旱季期間,護林員配合直升機投下的燃燒彈,手持滴灌噴頭徒步數百公里,進行火災管理防止野火肆虐。

撒哈拉沙漠火車之旅 茅利塔尼亞鐵礦列車

行進列車每年運輸超過一千七百噸的鐵礦占茅利塔尼亞出口總值一半。除此之外,上下火車間也都有生意可做──這名年輕人正向火車乘客兜售麵包。

無止境的逃難與歸回 莫三比克,動亂中

五十二歲的諾拉塔,躺在南丁巴難民營的竹房內,接受救助與庇護,能逃到這個河口避難處的倖存者,大多歷經殘暴不仁的生離死別。據聯合國統計,莫三比克的難民數已逾八十五萬人。

減法照顧 還我活著的本事

有時人被照顧得太好,反而倒退了原本會做能做的機能? 失去自主與獨立?

孱弱的心跳聲 柬埔寨洞里薩湖

柬埔寨西北方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內陸湖,水上浮村奧科爾的孩童在油桶上的教室進行開學前祈禱。

搶救面具猴 印尼爪哇島上的保育行動

一個個箱型籠子裡裝著被印尼人當賺錢工具,自幼訓練耍猴戲的長尾獼猴,經保育團體救出,隔離、復健、回復猴性,終於返抵東爪哇家鄉即將野放。

無竹令人俗 竹子與現代的我們

雲林石壁山上的五百甲竹林與柳杉林形成一片森林綠海,以孟宗竹為主要建材的穹頂竹棚與小柴軒,畫龍點睛地成為竹林療育的小亮點。現代人的身心很脆弱,竹子卻以韌性與柔情穩穩地接住了我們。

瓜地馬拉的馬雅農業文化 富足.來自四千年智慧

瓜地馬拉中部高原上的古城伊希姆切,穿著傳統服飾的馬雅人聚在聖火周圍慶祝新年。歷經近代文明衝擊仍堅持傳統農業文化,林地農地不分,玉米豆類間作,亦不多伐一根枝。

台灣文明進行式 始自四百年前的甜蜜奇蹟

十六世紀草莽台灣尚處史前時代,根據一六○三年最早觀察記述,繪製成各版本的民間采風,呈現早期西拉雅人滿山獵鹿,但趕牛犁田的則是漢人的情景。荷治時期雖僅三十八年,卻帶來全新思維和國家治理方。

失血的烏克蘭教育現場 不被戰火剝奪的地底教室

二○二二年二月全面開打的俄烏戰爭,至今三千多所烏克蘭各級學校遭受破壞。在東北邊界戰火前線的切爾尼戈夫,孩子唯有在地下室才能繼續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