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搖滾歌手伍佰也是其粉絲的知名美國史學家、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ermot Spence,西元1936-2021年),其中文名字便來自「景仰司馬遷」。他曾表示,如果可以選擇,除了當代之外,他最想活在十六世紀的明朝,而且認為明朝是「最近一千年內最適合人活著的時代」。
明朝?為何不是華麗恢弘的唐朝或高雅精緻的宋朝,而是一般略知歷史者印象中錦衣衛專橫、皇帝昏庸、宦官亂政、農民起義、最後亡於滿清的明朝?
晚明社會的奢華活力
其實,我們所讀的歷史課本裡,明朝或許是因政治制度而被後人當成負面教材,卻忽視了政壇鬥爭之外的另一面。至少,就中晚明的國力與社會狀況而言,於萬曆十年(西元1582年)抵達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西元1552-1610年),他在所著《中國剳記》中形容,當時的明朝各種衣食及奢侈的物品都生產豐富,無須國外進口。生產力方面,因產業革命往往跟紡織業有關係,經日本學者西嶋定生研究,發現明朝的紡織業技術甚至在當時還是領先全球。知名英國科學家、漢學家、《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作者李約瑟(Joseph Needham,西元1900-1995年)甚至認為,明朝初期海軍之強,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國家、乃至所有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可能都無法與其匹敵。
執西方明史學界牛耳的一代漢學大師牟復禮教授(Frederick W. Mote,西元1922-2005年)在《劍橋中國明代史》則評價明代:人口穩健增長、識字人口大量增加,文化形式也隨之繁榮,給各階層人民提供了多樣選擇。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城鎮興起,庶民與商人階層地位日漸重要,展現庶民文化面貌的小說、戲曲及實用科技大為發展,《金瓶梅》便反映了明代商品經濟下社會風氣的「奢靡化」。史景遷苦讀過蜀人張岱的《陶庵夢憶》,其中所呈現的豐富感官生活便是建立在晚明高度發達的消費經濟上。張岱在〈自為墓誌銘〉中述說自己的生活:「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如此繁華的社會經濟,連清聖祖康熙都說明朝:「治隆唐宋」。
人們的思想也隨之不斷解放;尤其晚明,不顧腐敗醜惡的政治壓迫和忌諱,反映民意、評論時事的戲劇和小說大為盛行。換言之,開嗆明朝的大都是明朝人自己。
庶民生活如此多姿多采的晚明,人民在生活上所熟悉的玩意兒,隨著明朝的動盪及覆亡,跟著這些國破遺民來到了日本。
拉麵與朱舜水
講到拉麵,一般人的腦中應該都會馬上跟日本產生連結。據說,拉麵竟然是明朝的讀書人傳過去的?
江戶時代元祿十年(西元1697年),水戶藩僧侶寫的《日乘上人日記》中記載,水戶黃門(德川光圀)根據明朝學者朱舜水傳授的拉麵作法,製作後並與家臣分享。此外,一七○四年,日本學者安積覺所著的《舜水朱氏談綺》提到中華麵,並描述水戶黃門吃過一種類似烏龍麵及鴨肉餃子的情節。在新橫濱拉麵博物館,會聽到同樣的起源故事。
然而,經美國歷史學者顧若鵬(Barak Kushner)研究,朱舜水是個文人,故鄉亦非以麵食聞名,應該不可能教人烹煮拉麵才對。
朱舜水是拉麵的起源或許只是傳說;但是,朱舜水對於日本的貢獻可要比拉麵重要得多!朱舜水(西元1600-1682年),名之瑜,浙江餘姚人,滿腹經綸。西元一六四四年清兵入關後,避走海外,一六四五年首次東渡日本。
朱舜水之後參與反清復明,前後十五載。一六五九年,隨鄭成功北伐兵敗後亡命日本,這已是朱舜水第七次東渡。朱舜水在長崎登岸,經當地文人聯名請求,由幕府批准後准許留居。
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的孫子、第二代水戶藩主德川光圀(又稱源光圀),聽說朱舜水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於一六六五年禮聘朱舜水到江戶(今東京)講學。德川光圀待朱舜水以賓師之禮,經常向他請教國家施政方針、禮樂典章制度以及文化學術等問題。
朱舜水提倡「實學」,主張「為學當有實功、有實用」、「學問之道,貴在實行」,反對程朱理學及王(陽明)學一味談心論性的學風。他這種經世致用、實事求是的思想,對江戶時代思想界影響很大。他還重視史學,認為可記取歷史上國家興亡得失的經驗教訓。在他的影響和指導下,一六七二年德川光圀設立彰考館,召集學者編纂提倡「尊王一統」的《大日本史》,第一位總編就是朱舜水弟子安積覺,並形成以強調尊王、大義名分為特色的水戶學派;對幕末維新志士尊王倒幕思想的產生,也有很大的影響。
朱舜水並大力推動江戶時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他在日本講學二十多年,留下了大量與日本各界人士的問答筆錄。由於朱舜水聲望遠播,日本學者文人都尊稱他為「朱夫子」或「舜水先生」。
朱舜水也擅長工藝。朱舜水在江戶的小石川模仿明代西湖等名勝設計了後樂園(其名來自范仲淹名句「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石橋等景,成為日本著名的園林之一。他還應德川光圀之請,作《學宮圖說》,並設計圖樣,讓木匠製成模型;這個學宮模型十分精巧,至今還保存在水戶的弘道館。朱舜水與日本民間匠人也有往來,有時還親自指導;曾教工匠刷漆,還有人誤以為他是「南京的漆工」。
一六八二年,朱舜水以八十三歲高齡在日本逝世。德川光圀悲痛不已,嘆道:「先生死後,我想世上再無這樣的學者了。」他按明朝禮制建墳,將朱舜水安葬在本家墓地常陸久慈郡太田鄉瑞龍山麓(今茨城縣常陸太田市),並親自題寫墓碑:「明徵君朱先生之墓」,私諡為文恭先生,遺物被保存在水戶彰考館供人瞻仰;之後又建造了朱舜水的祠堂,每逢忌日必致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