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

植物別見外 外來種的愛與礙

木棉原產自印度,十七世紀引進台灣,近年來更廣為栽植。為了民生需求,島嶼陸續引進外來物種,造福或危害,關鍵多在人的作為。

鐵道切割的城市 台中山手線計畫

台鐵在中部地區有山線及海線之分;海線目前仍僅有單軌,南北往來車輛必須等待交會迴避,一、兩個小時才有一班,民眾搭乘意願降低,也影響著海線城市的發展。

普丁的少年兵 俄羅斯帝國復興夢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社會強烈撻伐,總統普丁意志堅定,停戰之日未明。自幼接受軍事訓練的少年軍,以復興俄羅斯為己任,成為普丁的強大後盾。

出俄羅斯記 烏俄衝突下的出走潮

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中央車站,自從烏俄衝突後,每天穿梭著許多倉皇失措的旅客,他們是亟欲離開母國的俄羅斯人,每個身影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理由,對他們而言,赫爾辛基不僅是鄰國的首都,更是離境的唯一途徑。

黏如絲 甜如蜜 麥芽膏 熬煉人生味

台灣早期常有小販搖著「喀啦喀啦」的麥芽響鼓,出現在村口、廟埕、菜市等人潮聚集地。用長竹籤捲起一小坨麥芽膏棒棒糖,有時包著話梅,或夾入兩片餅乾做成麥芽餅,是許多台灣人記憶深處難忘的糖滋味。

難民,人類製造!

面對俄國入侵,在烏克蘭第二大城哈爾科夫郊區,一名士兵駕砲護衛家園。戰爭沒有贏家,只有流離失所的無辜百姓,千瘡百孔的廢墟;但明知如此,依然有人點燃戰火,不惜製造源源不絕的難民。

苦難的凝視 波蘭邊境上的難民群像

在烏克蘭舍吉尼 (Szeginie)邊境檢查站前,等候入境波蘭的隊伍被區分為「烏克蘭公民」與「非烏克蘭公民」兩個動線,當前者快速通關,後者卻受到差別待遇;同為難民理當不分膚色、種族與國籍的差異,無情戰火頻繁催生難民,也讓人道精神備受考驗。

兵燹 烏克蘭戰場紀實

自三月二十日至今,烏俄之間的新仇舊恨演變成兵戎相見已逾多時,不論是爭歷史、搶戰略,兵連禍深已殃及眾多無辜生命。

街道家具 隱形的城市表情

街道家具是什麼?公共空間裡提供大眾服務的設施物都是,比如座椅、郵筒、變電箱、候車亭、路燈、遊具,看似平凡不起眼,卻是顯露我們城市表情的隱藏細節。

陽台物語

雖是附屬建物,陽台因兼具景觀休閒與洗衣曬衣功能,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它連接了室內與室外,半戶外的特性,除了讓它成為鄰居聊天的好地方外,也是街景的一部分,如能善加運用,對住戶與市容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