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修行 善用人生唯一擁有的當下

修行不需遁入空門,不需隱入深山,大隱隱於市,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裡,就在尋常的待人處事上,在日常生活中應善盡的本分事。

捕獲野生

能有機會站上人煙罕至的高原,本就是一種福分;如果能再觀察另些物種的種種,除了自身療癒外,更能體會出大自然的神奇。

聚善念消災疫

疫情延續這麼長的時間,大家要沉靜下來、安定己心,別讓外面有疫情,內心有煩惱。人人堅守政府宣導的防疫方法,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一定的距離,做好個人防護,期待大家以慈悲利他安身心,把握分秒聚善念;雖然無法大規模地集眾祈禱,可是人人都能凝聚一分愛,向親朋好友呼籲齋戒,虔誠祈求,但願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漸漸消退,人人心安,社會祥和。

科學是如何煉成的

科學與技術發展的著眼,從來都有追求即時效益的本質,近世受到滿足無所節制人性需求政經歷史大勢的推波,一個交織著純粹理念和利益爭逐的科學,就如此的煉成了。

科學如何成為了一種宗教

一般認知常把科學與宗教對立起來,認為一邊是理性的思維,一邊是迷信的執念,但如果對於科學發展的歷史與哲思有些認識,大概就不會有如此一刀兩切,過於簡略甚至是誤謬的看法。

享受孤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內涵與外在,因為有內涵與外在,才構成一個完整的人。就如同一杯水,杯子是外在,水是內涵。自己的內涵是自身用歲月釀就而成佳釀,成分包括思想與觀念、品德與學識。自己的外在,也是自己平日修練而成的身形與儀容、態度與行為,兩者互為表裡,密不可分。

疫情為我們上了一堂課

在疫情面前,人類應該學會謙卑,知道自己的渺小。人生苦短,把握短暫的人生,過著有意義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終極目標。有人說:「人人都會死,但不是每個人都活過。」在這裡所說的「活過」,是指活得有價值、有尊嚴、有意義的過程,在經歷這場疫劫之後,但願人人都「活過」,不虛此生。

跟著「雲」走?

人類必須永保清明,高瞻遠矚,明辨是非,不受幻惑,如果能洞見網路科技「雲」的陰暗,即使社群網路短暫出現「蔽日烏雲」,憑著人類的韌性和智慧,熬過烏雲,迎接而來的是天晴,何懼之有?

簡單生活,美善天下

愛的能量不可思議!心胸放大就能看開一切,心寬念純為天下付出。期待人人將普天之下視為大「家」,任何地方都是需要關心的地方,如此大環境會充滿美善,人心更為歡喜輕安。

合力付出,讓愛不缺席

人人用不同的方式付出,大家的愛都不缺席,舉手動足也是一分愛,身心有愛,藉由行動會合,就可以讓大愛普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