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 善用人生唯一擁有的當下

修行不需遁入空門,不需隱入深山,大隱隱於市,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裡,就在尋常的待人處事上,在日常生活中應善盡的本分事。

行」不是名詞,是動詞,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應善盡的本分事。本來是稀鬆平常,但許多人把修行複雜化了,神祕化了,條條框框,枝枝節節,讓人莫測高深。

於是有人把「修行」當成學問在研究;有人把修行當生意在經營;有人把修行當苦行在自虐;有人把修行當延壽在修練;有人把修行當話術在自誇;有人把修行當曠達在放縱;有人把修行當迂腐在輕蔑……如此林林總總,正負兩極,不是讓人生畏,就是讓人誤解。修行這件事,也就變得遙不可及了。

其實,「修行」不在書中求,不在口中得。修行是一種面對生命的自持態度;面對生活的把定方式。

尤其社會愈進步,科技愈發達,人際關係千絲萬縷,網路論黃數黑,黑白難辨;媒體利益糾葛,是非難明;政治捭闔,「你方爭罷,我登場」,真假難斷。科技讓生活方便了,卻讓人性複雜了。天涯若比鄰,科技縮小了空間;海內存知己,訊息同步化,科技催快了時間。在這個幾乎沒有時空差別的世界裡,「修行」變得必須且重要,是行所當行,不受人惑的自利利他法寶。

修行不需遁入空門,不需隱入深山,大隱隱於市,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裡,就在尋常的待人處事上,在善惡一念的起落間。

所以,修行不是什麼「餐風飲露」,不是什麼「御風而行」,不是什麼「益壽延年」,不是什麼「羽化成仙」。修行只是俯仰無愧,只在隨緣自在,不摒塵緣,不懼紅塵,活出生命的價值,做出有意義的工作。

源律禪師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慧海禪師回答說:「用功。」
源律禪師又問:「如何用功?」
慧海禪師說:「飢來吃飯,睏來即眠。」
源律禪師說:「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
慧海禪師說:「不同。」
源律禪師問:「何故不同?」
慧海禪師說:「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

這個「不同」處,關鍵就在於對未來不作百種須索,對過去不作千般計較。「佛法生活化」,修行就在行住坐臥間;「菩薩人間化」,濟世助人,就在苦難的世界裡。做該做的事,生活裡有修行,修行中過生活。吃飯時,好好吃飯,恆念一粥一飯,物力維艱;穿衣時,好好穿衣,當思半絲半縷,來之不易;睡覺時,好好睡覺,應知一磚一瓦,汗水累積。

唐朝百丈懷海禪師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立下「百丈清規」的叢林修行規矩。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這就是百丈的修行規矩。修行就在凡俗的生活裡、滾滾的塵緣裡,在喧囂的人群裡,在天災人禍不斷的苦難世界裡,當然,也在幽谷迴音的山河大地裡。

宋朝青原惟信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意思大概是說:在我未修行之前,涉世未深,被凡俗的「名繮利索」困縛,所以有百種須索,千般計較,總是執著我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存在「執有」的凡夫境界。

後來摒絕塵緣,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執空」偏見,否定一切,這是人生似悟未悟的第二境界。

最後到了個休歇處,「見山依然是山,見水依然是水。」人生終於看開了,生命終於透徹了,生活終於淡然了,轉個慧覺心境,塵緣還是塵緣,但已不再是凡夫心的塵緣了,感悟到「無常是常,常即無常」,達到了「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隨緣自在的人生第三種境界了。那就是不再執有執空,而是把握人生唯一能擁有的當下。不著塵緣,不摒塵緣,放下自我,慈悲利他,就是最高境界的修行。

趙州從諗禪師從南泉普願禪師處,受到南泉普願禪師「平常心是道」的啟發,樹立了「趙州茶」的禪風。客來客往總叫人「吃茶去!」來過禪寺的人叫他「吃茶去!」沒來過的人也叫他「吃茶去!」就連侍者問他為什麼總叫人「吃茶去!」還是叫他「吃茶去!」於是趙州茶,就成為著名的禪宗公案。

惹來不少研究禪宗公案的學者,拚命地往死胡同鑽,寫出洋洋灑灑的論述文章。其實,「平常心是道」,不爭名,不奪利,得也淡然,失也淡然,這就是「趙州茶」公案的核心思想。

人生不外生死,因緣生、因緣住、因緣異、因緣滅,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三理四相,端在因緣兩字。

當下因、當下緣,成就當下果、當下報。當下果報,瞬間又成為了下一個當下因緣。人生一無所有,唯一能擁有的就是當下剎那因緣。

「昨日種種,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從今往後,怎麼收穫,怎麼栽。」胡適先生所言不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前世已逝,來世未得,今生就在當下,修行就在當下,別無選擇。

 

作者
現任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暨慈濟人文志業基金會執行長,《經典》雜誌發行人。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榮獲1983年全國十大傑出青年、1982年金鼎獎新聞編輯獎、2000年金鼎獎雜誌編輯獎。 皈依上證下嚴法師,法號思熙。著有《月映千江》、《惜緣》、《微觀人生》、《生命的承諾》、《生命的風華》、《攀登人生大山》、《生命的活水》等書。
本文出自

見青即是藥

【本期封面】攝影/劉子正
淨斯本草飲的八種植物配方皆屬食藥材,其中艾草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這些看似尋常無奇的草葉,在中醫方的巧手調配下,卻能抵抗世紀疫情。台灣草藥產業長期受到忽視,如今,體認到與病毒共存的長期抗戰,除了國民做好防疫保健,政府是不是也應正視台灣中草藥自給率僅1%的現況,有系統地整合產業鏈,給民眾一分安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