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才健

江才健,資深科學文化工作者,曾任《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帶給你每月一則富有人文的科學資訊。

江才健 相關的文章

希格斯去世與高能物理的嬗變

高能實驗物理變成大計畫、大預算,失去小規模實驗探索自然奧祕的精神與感受,也失去了實驗結果所帶來的啟發。

疫疾與科學的嬗變

我們面對流行疫疾的對策,基本思維就是阻斷絕滅,採行的方法是隔離染病的可能,設計引發身體免疫的疫苗以及研發殺滅病毒的藥物,這其中許多是近代科學的思維。然而,在近代醫學逐漸認識本身困境的當下,面對這全面性的疫疾挑戰,是一個另闢新徑的大好契機。

楊振寧和物理啟示錄

如同楊振寧說的,二十一世紀科學將面對人類更多的應用問題,但是看近時流行疾疫中科學給我們帶來的救贖,希望中混雜著是更多的未知與恐懼,楊振寧對於物理學中一些數學玄論的不信。

科學哲學價值的嬗變

科學哲學在科學進展中發揮何種作用,是一直不易說清楚的事情,然而兩者的相互影響是顯然的。但是科學哲學過往的一種巍然形象,顯然是在改變之中,這與科學本身形象的改變,也是息息相關,不過許多人也許想像不到,當今科學哲學探究的問題會與以往如此大不相同。

溫伯格去世與標準模型世代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的物理科學發展歷史中,二○二一年七月底去世的溫伯格(Steven Weinberg)無疑是一個 […]

臣服還是傲慢的天才

人類過去所有「文明」,都一再強調臣服自然力量的「智慧」,近代科學文明對於自然宇宙所展現所謂悲憫與覺悟,其實依然是最最傲慢的。

吳健雄一百一十誕辰的社會文化觀察

紀念會場及會後的午餐,與東南大學校長和幾位與學校關係密切院士的交流,深刻感受大陸近年學術發展銳意求進的氣氛。在目前大陸自豪於科學論文數量世界第一,以及熱衷追求世界第一科研項目的氛圍當中,施一公的反思,確實是很值得重視的。

諾貝爾獎的科學變貌

一百二十年來,諾貝爾獎審慎將事,上世紀九十年代巴瑞尼也告訴我,他們的網路與外面分立隔絕,提名審核作業也極端保密。大體上來說,獲獎的得主大多實至名歸,但仍然不免偶有遺珠,引起紛爭。

人工智能與關於參數的那些事

在電腦算則中利用參數來完成許多虛擬作為的技術,其實早已經在不計其數的現代科學運算、工程模擬、統計預測計算中,上天下地的滲透入我們如何認知物質宇宙世界,支撐著我們對於現代工程文明可靠性的信心,甚至引領我們去預測一些其實在我們認知能力之外的現象。

斯德哥爾摩的新啟示?

近一個多世紀,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每年十月間,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諾貝爾委員會,都會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