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正

《經典》雜誌資深攝影。
淡江大學畢,雪城大學藝術攝影創作碩士,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為2010年吳舜文新聞獎,2014卓越新聞獎,2016年金鼎獎,以及2010年2016年中國廈門台海新聞獎年度攝影得獎者。

劉子正 相關的文章

纜線電桿 斬斷占據天際的蜘蛛網

新北市板橋一處巷弄,路面人車通行,空中彷彿異世界,不但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電力與有線電視纜線,再加上變壓器、電線桿、里辦公室廣播器、路燈,多年累積,成了如今「剪不斷,理還亂」的景象。面對這樣的雜亂無序,我們絕非無法可施。

正視乾旱常態化 智慧水管理的挑戰

在全球暖化影響之下,區域性旱象恐怕會成為常態,除了民眾應在生活中具備節約用水的意識,政府也須重新省思強化水資源的風險管理策略。

仙草開花 桃竹苗仙草花節

說起仙草,人們首先想起的莫過於各式各樣入口美味,誰能料到田間不起眼的原生草本植物能造就粉紫浪漫地景?從一位品種改良者的美感體驗和倡議,多位懷抱深切地方情懷的人們親手投入、大膽嘗試,終於種出蔓延北台灣的原生仙草紫花奇蹟。

與植物的擁抱 園藝.療癒.綠手指

研究指出,人類的互相碰觸擁抱,能夠幫我們建立起與他人的連結,那麼與植物的碰觸呢?蒔花弄草,對人類的身心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塵囂綠帶 生態跳島 在城市裡開自然的眼

都會綠帶形成的生態跳島,為野生動物提供了棲息與遷徙的廊道,以草葉密密縫起的生態綠網,慢慢融化了人類與自然曾經劃出的楚河漢界。

無用大用 農林剩廢的翻轉經濟

農林剩廢隨時都可能在我們身邊,但一般人多選擇視而不見、敬而遠之。看似棘手的農林剩廢,其實卻是有機農業、再生能源的一帖解方,善用農林植物生質能源,「以竹代煤」可解今日缺電的燃眉之急。

黃藤 跨越時空生命之橋

靠山吃山,活躍山林的泰雅族人從小被教育要會編藤,野生黃藤取之不盡,九十五歲老頭目堅持編藤八十年,在他口傳下百年未遇藤橋再現。

亞蔬 世界蔬菜中心

五十年前,在國際協力下,台灣超前部署成立一個蔬菜種原庫,今日無論在種原保存、農技研發、海外援助上屢獲國際肯定。

時代綠金 古往今來見真「樟」

伐木取材、砍樟煉腦,樟樹曾經是台灣最受重視的森林寶藏。今日或為水土保持,或為高科技利用,樟樹已具不同的時代綠金意義。

與病毒共存的日子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一年多來,改變了全世界的日常。被譽為國際防疫模範生的台灣,曾以為可以安然「下莊」,卻在下半場,防疫神話破滅,病毒或威脅或改變了我們的生命、生計,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