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震災前線 跨越險阻的賑災任務
八月十四日,因總統遭刺仍驚魂未定的海地,又遭遇七.二級強震,超過五萬棟房屋倒塌,混亂而匱乏的處境,急需國際社會救援。
招牌 是吸睛還是礙眼
我們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台灣街景,充滿試圖傳遞訊息給路人的視覺影像,究竟是吸睛還是礙眼,是爭奇鬥豔還是群魔亂舞?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二○二二年MATTAUW 大地藝術季.潛行攝影計畫
從山上到大海,曾文溪與其支流就像綿密的樹根,滋養台南這塊沃土。帶上相機,我將自身潛入曾文溪流域的水文環境中,一路從上游逐流而下,感受溪水的律動,以水中視角,記錄曾文溪與其周遭一切。
阿富汗庫奇人 人禍天災下的游牧未來
在阿富汗這塊長年飽受戰亂所苦的土地上,牧人們即便顛沛流離,仍未曾想過放棄游牧傳統,然而, 戰亂與乾旱,卻讓他們與世無爭的生活備受挑戰。
極地牧民 世界盡頭的涅涅茨人
在西伯利亞邊陲,生活著一群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領著馴鹿穿梭在亞瑪爾半島上的苔原,遵循季節遷徙,看似遙遠的不毛之地,今日也面臨經濟與氣候的挑戰,為他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迎來生存變局。
自然給的考驗 解密○四○三花蓮地震
超過一千四百次有感餘震幾時了,中橫破碎復原路迢迢。兩大板塊上下錯動,太魯閣峽谷千錘百鍊無時休。但確定的是,一個半月來餘震往南移。
用種田拚淨零! 低碳時代的機智務農指南
台中大肚的二期稻作,愈來愈多農民改種大豆,不僅節省灌溉用水、增加收益,解決水田的甲烷排放,還可取代高碳足跡的進口大豆。證明了務農也能成為淨零排放的得力助手。
人造綠蔭 朗德人工森林的今與昔
有誰能想到,這處翠綠的針葉林,過去曾是一片荒蕪的沙漠,這一大片人造林,除了帶來生態實益,亦與當地人的生計息息相關。
居家學習不上網 印尼偏鄉教師的另類教學工具
偏鄉孩子因網路訊號不佳與經濟拮据等限制,雖突顯網路教學的窒礙難行,卻也激發無限創意。原以為在家學習兩週便可返校上課,但疫情嚴峻而居家學習已逾一年;印尼與全球孩子都飽受衝擊。
棲地與蛙 人類的田地、動物的家園
台北赤蛙近年來突然失去踪跡,台灣僅剩的四大蛙群中,又以北部三芝、石門情況最為危急。環環相扣的生物鏈中,究竟誰才是讓牠們消失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