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出舒適圈

一個人偶爾有機會「踏出舒適圈 」,證明自己還可以做一些自以為無法勝任的事,並因而得到自我肯定,也是很有意義的。

怎一個老字了得

在這新冠肺炎壓境之際,也許有人會擔心我這把年紀還到醫院工作,但個人倒覺得在這關頭,雖然無力從事第一線防疫工作,但還能繼續披上白袍,像這幾天以電話為老病人看診開藥,免得他們在疫情盛行之際,還要到醫院拿藥,更深感這職業的意義。但我非常清楚,「老」是人生必經的一站,我會謹記邱吉爾的瀟灑名言,「酒店關門我就走」……。

讓醫學生看到的是生病的「人」,而不只是「疾病」

回到母校花了不少時間所做的床邊教學,見證了學生們真正看到了生病的「人」,而不是只看到「病」。

天有不測風雲

發現自己在壓力下竟會變得這般焦躁無理,也才想到過去長達半世紀的醫療服務,曾經在急診處、加護病房見證病人、家屬加諸於醫療團隊的語言暴力,也才深深體會到,如果醫病雙方彼此提醒「同理心」,這些「無可理喻」的行為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緣起緣落憶老友

記得約三十年前由美返台省親,訪問了出國以後才成立的成大醫學院,而有機會拜會了當時的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成大神經科賴明亮教授告訴我,黃院長寫得一手很棒的書法,常應訪客的要求而揮毫,如果我有自己喜歡的詞句,也可以請他幫我寫幾個字,裱褙加框做紀念。

老兵不死 只是漸凋零

我將謹言慎行,當我知道自己「凋零」已經無法勝任「醫師」或「醫師的老師」時,我一定要能優雅地步下台階。

追憶一位令我難忘的長者

我覺得這幾年並沒有什麼「成就」(achievement),但我卻非常有「成就感」(a sense for fulfillment)」。我說「成就」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名」或「利」,這我沒有,但我卻發現自己做了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

由「天選之人」淪為「瘟神」

由「天選之人」淪為「瘟神」的經驗,染疫後帶來的負面情緒,我開始對耗時傷神但從不計較是否有意義的工作重新評估。最後,我重燃希望,決定要繼續全力以赴,做好這件很有意義的大事。

三代同堂 四代相憶

這次的假期我圓了兒孫重聚、整理舊照以及探訪舊友的夢,同時也因為與小孩分享自己與父親的互動,重溫當年父親對我的寵愛而感恩。

追念惠我良多的恩師貝克教授

安息吧!貝克教授,您對神經學的貢獻將會永遠被懷念,而您所教育出來成千成百的神經學學者也會繼續以他們的學識醫術去訓練更多的神經科醫師,治療更多的神經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