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玲

《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由越南採訪現場因緣際會踏入茶報導,以茶為框,人文聚焦,框出一篇篇台灣茶的小世界、大宇宙。
作品曾獲金鼎獎、金輪獎與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兩度入圍卓越新聞、吳舜文新聞獎。著有《茶知錄》、《茶域經緯》、《台灣綠食堂》(合著)等書。

潘美玲 相關的文章

編者的話

鳳頭蒼鷹是台灣特有亞種,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屬於食物鏈中的高階掠食者,都市環境只要有牠出現,就表示這個生態鏈是健康的。因為生態保育觀念的進步、都市綠化的成果,城市人迎來了近距離欣賞猛禽的機會。

編者的話

台灣在二○二六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有極大的可能你會出現在獨老的行列裡。「獨居未必悲苦,關鍵要有社會連結」,而這個連結除了朋友,更大的可能是社區建構出的友善網絡。

編者的話

相較於競速,二十五年來《經典》彷如老牛默默犁田,以文字耕耘心田,報真導正,為台灣社會播下良善祥和的種子。

咖啡 魔幻農產 逐夢出杯

咖啡生豆烘焙後產生的梅納反應,焦糖香氣特別迷人。影響咖啡品質的因素除了品種、海拔,更在田間管理、後製處理。今日的台灣咖啡已從昔日的黑色苦水,變身一杯千金難換的魔幻飲料。

編者的話

高度,有時候也是一種優勢,先民懂得居高臨下守望聚落安全、掌握海上或內陸情資,而現代社會管理階層若懂得善用,老齡人力也有可能從大眾眼中的「負資產」轉變成財富。

編者的話

面對無盡藏的大自然生態,人類的知識仍十分有限,治水工程實不應成為生態的傷疤,然而,面對事後的檢討,公部門願意傾聽民意,也積極修正,這樣的勇氣則值得嘉許肯定。

編者的話

本期的封面是三隻可愛的草鴞幼雛(七週齡),草鴞是台灣特有亞種,屬於夜行性、隱居白茅草原,二○○八年被列為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編者的話

這一期的《經典》封面雖然是浪漫唯美的鴛鴦,但內頁諸文其實更多的是對全球環境的關切與焦慮。

碳「竹」跡 竹林碳匯的夢想與實現

都說種樹減碳可以救地球,那麼竹子呢?一樣是可再生資源,但竹林經營期短、固碳量比樹木還高。竹子帶我們走的淨零道路,每一步都是珍惜地球的清淨足跡。

編者的話

土耳其、敘利亞發生了一場七.八級的強震,至今奪走了超過四萬多人的性命,來自世界各地的物資與愛心相繼馳援災區,顯現大愛地球村的美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