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玲

《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由越南採訪現場因緣際會踏入茶報導,以茶為框,人文聚焦,框出一篇篇台灣茶的小世界、大宇宙。
作品曾獲金鼎獎、金輪獎與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兩度入圍卓越新聞、吳舜文新聞獎。著有《茶知錄》、《茶域經緯》、《台灣綠食堂》(合著)等書。

潘美玲 相關的文章

編者的話

《經典》堅守初心地深耕人文領域報導,二十六年來完成不少歷史探索、地理發現、生態寫真、人文關懷等主題的爬梳。

編者的話

從基隆清法戰爭遺址之一的法國公墓開始,陸續探訪清國人之墓(民族英雄墓)、宮廟交趾陶壁畫,找到清法戰爭在基隆發生的具象化見證,背後有多元族群的融合、民兵鄉勇的護國事蹟、台灣現代化發展的觸媒,是庶民記憶、民間信仰,更是湮沒在雲霧中的歷史事實。

編者的話

跟著耆老走讀和平島,遙想深埋台船公司底下的聖薩爾瓦多城堡,或佇立在諸聖教堂的考古遺址,你會發現四百年前的歷史彷彿從未遠颺。

編者的話

基隆曾是一個被冷落的海港城市,在重視文史保存的政府與民間人士的努力下,變得不一樣了,曾經避開快速的開發腳步,反而得以捕捉這個「台灣頭」的許多老時光。

編者的話

傳統竹挵仔茨(竹屋)在常民生活中早已消失許久,今日僅能在仍堅持傳統的原住民部落中尋着一些痕跡,這些竹構築之所以仍能繼續存留下來,因其仍具備了部落祭儀、青少年教育的功能,傳統文化藉此載體,代代傳承。

斷與續 台灣竹藝復興 破繭而出

竹子脫離常民想像,來到一個奇妙的魔幻時刻,美感是什麼?最無用,也最實用的人生依託,從後繼無力的傳產困境,來到創意無限的新世代,台灣竹,迎接的會是什麼樣的未來?

編者的話

泰北的烏龍茶源於台灣,今日規模與行銷市場卻青出於藍。茶田耕作改變了泰北高山的農業地景,從「境外茶」中我們找到台灣的技術與愛心,品飲一杯中南半島的烏龍茶,除了風土,更有各種滋味點滴在心頭。

炭火與茶苗 異域.僑鄉.泰北茶

在曾經是一片鳳梨園的密章翠峰茶園,春茶採摘正緊鑼密鼓進行著。有別於昔日台灣「送炭到泰北」的苦情難民村,今日泰北令人耳目一新。

編者的話

眾人口中的「泰北媽咪」劉小華親自造訪曾走過無數次的華人村寨,與泰北結緣將近三十年,與當地華人及在台僑生的淵源深厚,這一趟除了訪舊,也見證數十多年來景觀與人事的劇烈變化。

編者的話

「老」不是疾病,只是身體狀況的緩慢運作,卻不等於失能,老人被安心守護而不是被悉心照顧,減法照顧讓我們以平常心看待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