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紀行

龜山島 逆旅

由遠而近,雲朵、龜山島、太平洋、聚落和水田,作者生命的起點也由此展開。

情牽泰北 回首來時路

三十年前得知泰北無證僑生處境,劉小華自此走上為泰緬孤軍後裔爭取身分的抗爭之路。

回訪太平洋抹香鯨 我的東海岸

廖鴻基,透過這位海洋文學作家之眼,我們對島嶼的太平洋有更深刻的認知,他帶著使者虔誠敬意的心回訪大海,期望能再次找到花小香的蹤跡。

尼泊爾 從旅人到住民

旅遊作家簡如邠從未想過與這塊土地的緣份如此地深,尼泊爾讓她從短暫停留到成家育兒,豐富她對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在宜蘭北后寺轉經輪回眸處,思緒再次飄回尼泊爾大地。

兵燹 烏克蘭戰場紀實

自三月二十日至今,烏俄之間的新仇舊恨演變成兵戎相見已逾多時,不論是爭歷史、搶戰略,兵連禍深已殃及眾多無辜生命。

何處是我家? 從捷克回望,小國小民的認同之路

過去就像幻影一樣模糊,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回顧,尋找那些令人困惑的答案。一塊土地有兩個名稱,人們對此有多種不同的認知,也帶來了混亂的情緒。

就像一幅畫 花蓮大富的村中歲月

畫家筆下的綿延山巒,靜靜環抱小村大富,也縈繞著彭康隆的整個童年。日升日落,雲霞霧色,眼目所及的絢爛與平淡,外化為畫,內化則成彭康隆的生命基底。

奧地利 皮褲爺爺與台灣女孩的移民史

鋼琴家、中德文作家楊佳恬來自台灣國境之南──屏東。十三歲那年,她隻身前往奧地利學古典樂;後留在歐洲、落地生根,奧國媒體稱她「新奧地利之女」。生了女兒後,她為女兒展開尋根之旅。

苦難的凝視 波蘭邊境上的難民群像

在烏克蘭舍吉尼 (Szeginie)邊境檢查站前,等候入境波蘭的隊伍被區分為「烏克蘭公民」與「非烏克蘭公民」兩個動線,當前者快速通關,後者卻受到差別待遇;同為難民理當不分膚色、種族與國籍的差異,無情戰火頻繁催生難民,也讓人道精神備受考驗。

高雄前鎮漁港 攝影頑童的人間劇場

海面浮浮沉沉兩年,漁船「上架」休息兩周後,再睥睨四海。鏽蝕斑斑的鐵鍊,述說歲月風霜的印記。攝影家李阿明返鄉後登上遠洋漁船,以鏡頭紀實漁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