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慧

曾任《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2008年以《台灣脈動》、2009年以《川流台灣》(合得)連獲兩屆金鼎獎之最佳專題報導獎。2010《台灣山國誌》入圍卓越新聞獎。2013《文明密碼》獲台達能源氣候特別獎。2014年《咱ㄟ社區》獲金輪獎。2017年以《住的適當科技》入圍全球華人永續報導獎。

陳世慧 相關的文章

編者的話

續幾個月來,我們原本熟悉的世界,劇烈而徹底地變了一個樣。觀光景點空無一人;某些商場猶如遭到洗劫;該在天空飛的飛機,一架架停留在地面;運動員進行沒有觀眾的球賽……連同貿易、商業活動,歷經了三十多年才成常態的全球化,被按下暫停鍵,並且未來動向不明。

玩字型 日常美學的創造

字型是文字外衣,在強化它的溝通功能同時,也賦予美感造型。從毛筆、活版印刷到數位電腦,書寫工具的不斷演變,無阻於傳統書法家、當代字型設計者,無窮的靈感與創意。

將就文化下的反美學 台灣學生制服

包括運動服在內的學生制服,是學生生涯裡記憶的一大部分。既然每天都要穿,一套剪裁合身、款式大方、色彩搭配和諧的制服,無聲傳遞的美感,遠勝於偶爾探訪美術館、博物館的蜻蜓點水。

編者的話

相較於幾個月前的疫苗荒,來自友邦捐贈、政府自購、民間協力採買的疫苗逐一到位,接下來,是大家踴躍接種,才好盡快達成集體免疫的目標。

編者的話

在媒體大幅報導塔利班奪回政權之際,《經典》總編輯王志宏則再度想起二十多年前他在阿富汗的經歷,從一個攝影師的個人小歷史出發,讓人照見大歷史的不勝唏噓。如今,阿富汗仍處於劇烈變動之中,只期盼上蒼垂憐這個飽受蹂躪的國度。

編者的話

不管是淡水河,還是與它同名的小鎮,在自然的演變與人為的介入下,地貌不斷轉變,天際線更為零碎,但這樣的選擇究竟是好是壞?會不會有一天,一如台北市北門旁的高架橋一樣,在拆了之後,我們才知道加法不是唯一,減法有時更幸福?!

編者的話

高雄故事多,難以一一道盡。選擇從它地表上阡陌縱橫的鐵道說起,無疑最不會漏掉任何蛛絲馬跡,每一條路線的誕生與消失,重建與轉型,都是高雄演變的軌跡。

編者的話

當疫情嚴峻,眾生別無所求,只求活下來;但當疫情趨緩,食衣住行、功名利祿又馬上成為生活的重心,彷彿除此之外,生命便別無意義。

編者的話

從吳沙入蘭起,到日治時期鐵道的通車,每次重大交通建設,都為宜蘭留下了深遠影響。兩面環山一面向海的地理位置,過去讓這些影響多半停留在沖積平原之內,直到雪隧開通,疆界被打破,但對某些人來說,快,總是還要更快,高鐵入蘭,便在這樣的「期待」下出現。

城市的容顏 在都更成功以前

源於歷史的沉痾,台灣市容難以改變,在都更成功前,有心人僅能以豐富彩繪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