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地

紅樹林 抵禦全球氣候異常的綠色堡壘

生長在海口高鹽度環境的紅樹林,除了是數以百計生物的家園,同時也是保護風浪沖刷的植物防波堤。如今這座屹立不搖的堡壘,在氣候變遷與人類開發下也岌岌可危。

邁盧蘇的驚世核汙 俄羅斯核武大夢下的代價

「邁盧蘇」在當地的語言為「油亮的水」,令人悲傷的是,其命名由來與當地被輻射汙染有關,早期蘇聯為發展核武而進行的鈾礦開採計畫,其原料就是來自邁盧蘇礦區。

大自然的叛逆 義大利農業地景變色中

技術人員在「作物改良研究和實驗中心」實驗麥田裡收集麥穗。研究目標為高拉山小麥,質量是一般小麥的兩倍,研究人員希望能透過現代科技,保留住此一特性,因應全球氣候異常的衝擊,農業的品項與技術也被迫做出應變。

巴拿馬運河 百年的工程榮光之後

縮短大西洋與太平洋往來航程的巴拿馬運河,一百一十年來在全球商務經貿上扮演了關鍵角色,運河中米拉弗洛雷斯遊客中心上的模擬器,提供來自全球的遊客,以宏觀的角度欣賞運河的全貌。

夾縫間的國際孤兒 三國勢力下的德涅斯特里亞

位於烏克蘭、摩爾多瓦邊界處的德涅斯特里亞雖宣布獨立卻不被國際社會承認。這座竣工於一九七五年的飛行員紀念碑是紀念一九四四年時二戰的犧牲者。

旱洪共存 圖爾卡納湖的詭譎困境

東非肯亞北部有一座圖爾卡納湖,北連衣索比亞,是世界最大沙漠鹹水湖;但氣候巨變,面臨乾旱、鹽分增加,遇暴雨即釀洪荒,危及牧民漁民生活。

從古羅馬到現代的石材之旅 義大利卡拉拉

義大利城市卡拉拉除了人文薈萃,當地也盛產質量均佳的大理石,然而長期過度開採下,地下水與河流受到相當程度的汙染,如何找出一個產業與環境雙贏的方式,是當地政府面臨的最大課題。

墨西哥馬雅鐵道 現代巨龍抑或環害巨獸

這段通過猶加敦半島的馬雅鐵道工程,被指控為是一項錯誤決策,因為它直接摧毀了卡拉克穆爾生物保護區的多樣性動植物棲地。

內戰復燃下的緬甸 隱身叢林的醫院

一九四八年緬甸獨立後就內戰不斷,二○二一年以來青年戰士多死傷,各地自發性組成祕密醫療網,收治傷患並提供復健協助。

世界宗教與種族的大熔爐 法國小島留尼旺

「連結」與「相遇」是留尼旺人的認同,不同文化彼此尊重。這座建於一八五九年的拉薩萊特聖母院前,信徒聚集,基督教人口雖占八成多,但其他多元信仰也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