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 百年的工程榮光之後

縮短大西洋與太平洋往來航程的巴拿馬運河,一百一十年來在全球商務經貿上扮演了關鍵角色,運河中米拉弗洛雷斯遊客中心上的模擬器,提供來自全球的遊客,以宏觀的角度欣賞運河的全貌。

巴拿馬運河一百一十年來在全球經貿扮演關鍵角色。運河中的米拉弗洛雷斯遊客中心上的模擬器,提供遊客以宏觀角度欣賞運河全貌。(攝影/Carlo Bevilacqua)
巴拿馬運河一百一十年來在全球經貿扮演關鍵角色。運河中的米拉弗洛雷斯遊客中心上的模擬器,提供遊客以宏觀角度欣賞運河全貌。(攝影/Carlo Bevilacqua)

○二四年八月十五日是巴拿馬運河開通一百一十周年紀念日。這個二十世紀深具代表性的偉大工程於一九一四年正式落成後,開啟了全球海事的新篇章。

巴拿馬運河縮短了大西洋與太平洋間的航程,結束了多年來繞行南美洲南端那既艱苦又耗時的路線。運河的建造,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工程師,展現了當年前所未見的匠心巧智,進行一場完美的跨國合作。

從全球航運路線、經濟貿易模式到地緣政治動態,巴拿馬運河都發揮了深遠且恆久的影響,在戰略與海事貿易地位的重要性無庸置疑。每年,有一萬四千多艘船隻,自一百六十個國家、一千七百多個港口,航經巴拿馬運河。

除了在全球商務經貿扮演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上,巴拿馬運河更是居功厥偉。

一艘貨櫃輪正準備經由巴拿馬運河航向太平洋。氣候變遷導致巴拿馬運河區的水資源短缺,連帶影響了運河的船閘作業。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

早在西元一五三四年,西班牙探險家就在國王查理五世的命令下,試圖從地狹茂密的巴拿馬叢林,探索開鑿出一條能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經濟通道。然而,受限於當時的技術與資源,這個夢想與雄心始終未能實現,直到二十世紀初期……。

除了技術與資源問題,茂密叢林的荒涼與不適人居,也是造成夢想擱置的要因。十九世紀,一名曾在埃及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建造工程擔任監工的法國工程師斐迪南.德.雷賽布(Ferdinand de Lesseps)計畫仿效蘇伊士運河,在巴拿馬地峽上建蓋運河。

然而,斐迪南團隊雖具有在蘇伊士地峽建造運河的經驗,仍不敵工程上的嚴峻挑戰與瘧疾、黃熱病的侵襲,工程最終以失敗收場,滿懷雄心壯志的斐迪南鎩羽而歸。

直到一九○四年美國接管該專案,建造巴拿馬運河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在老羅斯福總統領導下,美國承接了修建運河的艱鉅任務,並僱用來自世界各地數千名工人。施工過程充滿了各式挑戰:崎嶇的地形造成工程不斷受阻、時程延宕;充滿瘴癘之氣的惡劣環境,不僅海外移工難以適應,即便本土工人也難逃惡疾肆虐。

在克服了重重障礙之後,這條改變全球海上貿易的運河,終於在一九一四年八月十五日完工並正式通航。巴拿馬運河開通前,從紐約到加州的船隻毫無選擇,必須繞行南美洲南端進行漫長而危險的航程;隨著運河的完工,原本二萬○九百二十一公里的航程,縮短至八千三百六十九公里,更大幅減低了航運成本。

華人在巴拿馬占有重要地位,美洲景觀台上的紀念碑即表彰了華人在當地的諸多貢獻。

中國移工在巴拿馬運河的建造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數千名來自中國南方的華人勞工,一方面忍受著惡劣的工作環境,一方面對抗熱帶疾病的侵襲以及思鄉情緒,進行艱鉅工程。

這些來自東方的異國移工,憑藉著堅忍毅力,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地完成了全世界最重要的海上通道。

巴拿馬城美洲景觀台(Mirador de las Américas)上的紀念碑,表彰了這些先驅們對巴拿馬社會和經濟的貢獻。這座文化遺產紀念碑的意義非凡,象徵人類堅韌不拔、無畏艱難的個性,以及團結致力於商業、教育和藝術等多重面向的重大貢獻。

海上巨型升降機

當年因建設巴拿馬運河而開鑿的兩座人工湖泊:加通湖(Gatun)和米拉弗洛雷斯湖(Miraflores),在當地的經濟與人文面向,有著不世之功。受惠於熱帶雨林區雨季帶來的豐沛水量,這兩座人工湖泊提供了船閘系統所需的水量,成為整座運河作業的核心。

除了上述的硬體設施價值,就軟性的層面而言,加通湖和米拉弗洛雷斯湖滋養了巴拿馬運河區四周的生物族群,賦予動植物活力與生機,如心臟之於人體般,舉重若輕地存在於巴拿馬運河區的生態圈中。

占地約四百二十五平方公里的加通湖,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之一。大西洋與太平洋兩者間二十六公尺高低差水位,就是靠加通湖進行水位調節,使巴拿馬運河得以正常運作。

鬼斧神工、巔峰造極的工藝巧思,全然展現在運河的閘門系統上,巴拿馬運河就如同一座海上巨型升降機,在運河通道的船閘間,利用幫浦給水或排水的動作,克服兩大洋的水位差,讓行駛其間的船隻能夠順利往返於大西洋與太平洋間。

舊城畢爾巴鄂的海濱大道。

加通湖和米拉弗洛雷斯湖與周邊社區居民有著唇齒相依、密不可分的關係。社區居民靠著湖上捕魚維生,更將其納入旅遊行程,休閒時從事划船、輕艇、湖邊賞鳥等活動,同步賺進觀光財與健康財。

全長八十二公里巴拿馬運河的營運刺激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通行費與服務費的收入更是積極地挹注了巴拿馬國民生產總額(GDP)。於此同時,被運河吸引前來的全球觀光客,也順勢帶動了巴拿馬旅遊商機,促進如飯店業、餐飲業、旅行社業者等,各行各業經濟成長。

一場排球友誼賽正在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社區歡樂進行著。

每年來自全球各地,為了一睹這座二十世紀偉大海上工程的旅客總是絡繹不絕。而位於巴拿馬運河區,至今仍保有西班牙殖民時期風貌的巴拿馬城舊城區(Panama Casco Viejo),既有林立的現代摩天大樓,亦見殖民時期的豪宅與河道沿岸古典瑰麗的建築。

以巴拿馬運河為中心,北部濱臨北大西洋的科隆(Colón)與南部瀕臨太平洋的巴拿馬城(Panamá)是該國兩個著名繁榮的城市。科隆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城市,巴拿馬城則是巴拿馬的政治、行政及文化中心。

從遊客中心望去,一艘大型商務船正通過米拉弗洛雷斯船閘,這裡是船隻通往太平洋的最後一段運河航程。

港口的不斷擴建與現代化,使得南北兩大城的商業地位日顯卓越。最吸睛的景點之一,則非米拉弗洛雷斯遊客中心(Miraflores Visitor Center)莫屬,中心內部的博物館琳瑯滿目陳列著巴拿馬運河的歷史。此外,遊客在這裡也能近距離觀看一艘又一艘通過運河船閘的船隻。

附近的索貝拉尼亞國家公園(Soberanía National Park)有一座由原始森林建構的生態步道,為喜愛動植物觀察的人,帶來滿滿驚喜。

為了貫通全世界的經濟命脈,因應大容積貨櫃輪的持續通行,名為「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Panama Canal Expansion)或「巴拿馬運河第三閘門」(Panama Canal Third Set of Locks)的工程於二○一六年完工。擴建後,名為巴拿馬型(Neopanamax)等較大型貨櫃輪因而得以順利通過巴拿馬運河,解決了受限於百餘年前設計的載運瓶頸。

這次的擴建也充分說明了在競爭激烈的全球貿易中,唯有因地制宜、敏捷靈巧、動態變革的思維,才能持續地脫穎而出。

~以上為文章之部分節錄,僅供「非會員 1 」閱讀,全文及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線上會員籌備中 敬請期待

本文出自

五色鳥

【本期封面】攝影/吳志典
這是南投某餐廳停車場內的一棵五色鳥巢樹,五色鳥曾利用此處的枯幹枯枝築巢至少兩年。微傾的樹幹可見親鳥做巢的用心良苦,在多雨的台灣,雨水不致於打進樹洞,家裡不淹水,雛鳥更為安居。不過,最後餐廳主人仍以安全與美觀為由選擇剷除,改種山櫻花;不怕人聲的五色鳥失去可以打洞的樹,再也沒有飛來歌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