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美的教育,愛的傳承

寫下如何用智慧度過難關,幫助不方便的人,記錄感人的故事,不是為顯耀功績;而是留下人間菩薩抱持什麼樣的心付出,如何力行,也能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傳承這分愛的能量。

雖然哭著來,也要笑著走

人生能夠健康的頤養天年最好,不能的話,可以選擇醫療自主,生前預立醫囑,作好生死準備,生命總有盡頭,無常來時不做無謂的搶救,出生時不情不願地哭著來,死時要坦蕩無悔地笑著走。

編者的話

因捷運工程而意外發掘珍貴的考古寶藏,經過停工搶救,讓考古學家花了三年的時間細細挖掘,整理出植物園的農業前世,爬梳出台北如何奠立為現代都會的今生。

老人的老友定期聚餐

我感受到「老友」對老人有種說不出的魅力。因為只有這些擁有共同回憶的「同齡層老友」,才有機會使大家重溫過去充滿活力與理想的日子,重燃信心、歡樂,而幫忙大家找到動力,繼續慢步走完這下坡的人生道路。

大捨與大愛 慈濟大學模擬手術教學

以悲心為舟楫,用身體作教材,無語良師超越時空的大捨大愛。將解剖教學從傳統認識身體構造的基礎醫學,延伸成精進手術技能的臨床醫學,開創了模擬手術教學的新紀元。

此生此身為良師

為了提升醫療品質,造福日後有病痛的人,將軀體化無用為大用,這些無語良師是真正的典範,但願每位無語良師都已輕安自在,再來人間。

心素、茹素,共善力量大

此時我們就要好好為子孫積福,讓年輕一代知道惜福造福、守護生機的道理。期盼人人把握時間,學習共善,增加慧命,共造善業,才有辦法改變人間,避免災難。

人的一生留下了什麼?

善與愛就是一個人一生所能夠留下來的財富,留下的善與愛愈多,人生的價值就愈豐厚,這就是生命的意義吧!

由癌症醫院的「醫師」轉為「病人」

希望這段分享可以使病人與醫師了解跨越醫病鴻溝是多麼困難。癌症比起其他疾病有更多的未知數,尤其是「要定期追蹤」的叮嚀,更使得「醫病籓籬」另一邊的人亟需更多的關愛。

好久.不見

從侏儸紀公園到冰原歷險記一系列古生物電影風靡全球,但台灣在古生物發掘和研究上都缺席了嗎? 不!台灣海域陸域有比暴龍更大的古菱齒象,小至更新世雉科化石。